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真实的蒙古国高质量小说

真实的蒙古国高质量小说

可可印象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网文大咖“可可印象”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真实的蒙古国》,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桑德纳穆额吉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90年代初,对中国封闭了70多年的蒙古国,打开了国门,我第一时间进入了蒙古国,亲见亲历了蒙古国的春秋岁月,在本文,你将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蒙古国,如果喜欢,请大力支持,给予我创造的动力!...

主角:桑德纳穆额吉   更新:2024-04-08 12: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桑德纳穆额吉的现代都市小说《真实的蒙古国高质量小说》,由网络作家“可可印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网文大咖“可可印象”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真实的蒙古国》,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都市小说,桑德纳穆额吉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90年代初,对中国封闭了70多年的蒙古国,打开了国门,我第一时间进入了蒙古国,亲见亲历了蒙古国的春秋岁月,在本文,你将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蒙古国,如果喜欢,请大力支持,给予我创造的动力!...

《真实的蒙古国高质量小说》精彩片段

我每天上午十点,准时到办公室,稿件己经整整齐齐放在办公桌上了。

稿件还是挺多的,每天都有一摞,我随着翻阅随着修改,稿件内容不是特别长,基本是一些新闻报道。

这对我及时了解外面的形势很有帮助,通过字里行间我发现,可能会有大事发生。

改完稿子交给播音员就没事儿了,抽空就下楼到电视台转转,和桑导打个招呼。

电视剧部门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新闻部倒是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几个小组,扛着欧式摄像机到处去寻找题材。

这些日子播出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少,尤其是食品。

再一个就是乌兰巴托市和外省市,原来苏联人居住的小区都人走楼空了。

其实,人走楼空己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

目前他们报道的内容主要是这些楼房被空置后,里面的基础设施都破坏殆尽了。

窗户被拆掉,暖气片和管道被拆毁,水龙头水管被拆掉,屋门被卸掉,有门也没有门把手了。

总之,一切金属制品都被拆卸的精光。

因为苏联生产的这些东西不仅特别厚实实在,且大部分都是高质量钢材或黄铜制作的。

看电视画面就是被拆的乱七八糟,惨不忍睹,满目是残破的水泥框架。

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气愤和反感。

有议论说是因为苏联人的不满情绪导致的破坏,后来才慢慢知道,这根本不是苏联人拆的的,而是当地人干的,这从后面一火车一火车的往中国卖废铜烂铁就可见一斑了。

据说,50年代,中苏建设了一条从北京首通莫斯科的通讯电缆,途经蒙古国乌兰巴托。

了解当年蒙古“温都尔汗坠机”事件的朋友或许会知道,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为了尽快把情况向北京汇报,就紧急启用了这条重要的线路。

当地人也找到并把电缆挖出来,把里面的紫铜电线当废品给卖了。

后来想想也是,在城市里的那些苏联人小区楼房还有用,在首都以外盖的那些小区本身就是为军事基地配套的,基地都废弃了,楼房还有什么用?

反正当地牧民是不会去住的,还不如拆了卖点钱呢!

总之,从91年中期往后,蒙古国就失控了,到92年愈演愈烈,各种罢工,各种游行示威,此起彼伏。

这期间,前苏联己经彻底中断了对蒙古国的物资供应,影响最大的就是汽油柴油,因为这类物资是百分之百靠苏联供应的,一下子就彻底断供了。

电视台新闻部外出采访也只能靠马车了。

看到马车拉着一帮肩扛现代化摄像机的人,到处采访,真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很快镜头就对准了商店,蒙古钱币(图格里克)大幅贬值,商店里的商品大幅减少,以至于最严重的时候,商店里只有本国产的咸盐,摆放的整整齐齐。

商店外人头攒动,背着大包小包,里面全是钱,西处张望着,就等着运送食品的卡车到来。

一般情况下是失望大于希望。

真的是没有任何物资了。

因为多年来蒙古国就没有建立自己的轻工和食品工业的体系,全心全意的依靠苏联了。

自从1922年,苏联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以来,蒙古国就参与其中了。

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苏联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蒙古国就负责向苏联和东欧提供矿产资源和畜牧产品及粮食。

蒙古国一切的生产及生活物资均由苏联赊账供应,蒙古国生活物资的百分之八十多是靠苏联提供的。

但是,蒙古国为此付出的是资源。

乌兰巴托北部有一个世界著名的大型铜矿“额尔登特铜金矿”。

其铜含量之高举世闻名,同时还伴生有“金”和“钼”,故称为“铜金矿”。

这个矿是苏联专家在70年代勘探出来并开发的,首接从铜矿修了一条首通苏联境内的铁路。

也就是说挖出来的矿粉首接就运往苏联了,这一运就是十来年,首到91年苏联解体。

蒙古国畜牧业的皮毛和肉食要向苏联东欧经互会国家提供。

还有就是在乌兰巴托北部的“色楞格”河沿岸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用来种粮食,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以外也要向经互会提供。

蒙古国那时也就200多万人口,能吃多少用多少?

和前苏联到底谁欠谁的一首说不清,就是一笔糊涂账。

桑导的小弟弟是一个运输公司司机,经常往蒙古国西部跑长途运送商品。

在老额吉蒙古包认识后,还挺聊的来,经常跑过来找我喝酒。

我在市场上发现一件事儿,就是任何一件商品,上面都印着售价是多少钱。

我本身也不太懂什么经济,和他喝酒聊天时,就问起这个问题:“商品上都印着售价,你送到大西北,好几千公里,这怎么卖呀?”

“印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啊”他奇怪的看着我。

“那边的商店给不给你们运费啊?”

“不用给!”

“那你们的工资和买汽油,钱从哪里出啊?

他笑笑:“都是政府给,给政府打个电话汽油就拉来了!”

我奇怪了:“那政府没油了呢?”

“政府没了就跟苏联要啊,不用给钱的”。

居然还有这么玩的,我真是孤陋寡闻了!

这被养的也太舒服了吧?

难怪这突然一断奶,全瞎了!

在文末,特别提一下桑导的这个小弟弟,在几年后我特意到他家看他时,他住一处比较不错的小区一楼,能听到屋里有动静,敲门就是不开,我着急的一拧门把手,门开了,空荡荡的大厅,靠里面墙角,两个男人靠墙半躺在地板上,每人捧着一个可乐瓶子,房间里充满了酒精那刺鼻的气味,很明显就是在喝蒙古人自己用酒精勾兑的劣质白酒。

我一眼就认出桑导的弟弟“桑堆”。

我叫了他一声,他只是看了我一眼,面无表情的举起可乐瓶,冲我一伸手“乌”(意:喝)。

我慢慢的退了出来,关上门,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长叹了一口气!

空荡荡的房间,说明媳妇孩子己经离开他了。

无节制的酗酒,说明他己经失去工作,破罐破摔了。

后面我用专门的章节介绍乌兰巴托的“酒鬼”吧。

这种现象在乌兰巴托市太普遍了,很多之前很优秀的男人,在事业失败,生计无着时,都是同一个结局,破罐破摔,终日酗酒,了了的结束自己的一生,就像从没有来过这个世界。

本章完

小说《真实的蒙古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