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五年狗县令, 震惊朱屠夫

大明:五年狗县令, 震惊朱屠夫

宋隐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当即毫不留情骂道:“无耻!你做为本地县令,百姓的父母官。”“你就如此随意判百姓的案子!”“皇上若是知道了,必让你人头落地。”看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宋隐连忙打断。

主角:宋隐朱元璋   更新:2023-09-01 11: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宋隐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五年狗县令, 震惊朱屠夫》,由网络作家“宋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当即毫不留情骂道:“无耻!你做为本地县令,百姓的父母官。”“你就如此随意判百姓的案子!”“皇上若是知道了,必让你人头落地。”看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宋隐连忙打断。

《大明:五年狗县令, 震惊朱屠夫》精彩片段

朱元璋勃然大怒。

当即毫不留情骂道:

“无耻!你做为本地县令,百姓的父母官。”

“你就如此随意判百姓的案子!”

“皇上若是知道了,必让你人头落地。”

看他怒气冲冲的样子,宋隐连忙打断。

“老爷子,你们贵为皇亲国戚,何苦为难我一个小县令呢?”

“是本官看走眼,我错了还不行!”

宋隐用力的握着朱元璋的手。

这出乎意料的示好。

朱元璋愣住了。

刚刚宋隐还仗着自己是县令,看不起他们。

一听说是马皇后的亲戚,就上赶着巴结。

如果知道自己是大明的皇帝。

这小子还不吓破胆。

他脑海里出现宋隐跪在自己面前大喊饶命的画面了。

想到这里。

朱元璋继续质问:“身为县令,你打算以后断案也如同今日这般?”

宋隐反问:“那该如何?”

朱元璋昂着头,语气中带着一丝丝骄傲:“当今圣上日夜操劳,为国为民,大小事都不敢有丝毫的出错。”

“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就不能学学圣上的爱民如子?”

“这样才不辜负头上的这顶乌纱帽。”

闻言。

并不知道朱元璋身份的宋隐顿时无语。

显然又是崇拜朱元璋的脑残。

他讥讽一笑:“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皇上就是轻重倒置,只管小事,不管大事!”

朱元璋抽了抽嘴角。

再次有了抄家的念头。

他强忍下怒气,“一派胡言!”

“皇上哪有你说的大事不管?”

“就拿开国以来颁布的休养生息国策,以及重农抑商……”

“还有严惩贪污!”

朱元璋说到严惩贪污时,还恶狠狠看了宋隐一眼。

这小子就是大贪官。

只是!

朱元璋忽然愣了,因为宋隐的神色有些凝重。

他忍不住猜测:“这小子莫不是听到严惩贪官,害怕了。”

然而!

下一秒,宋隐嘴里飙出来一句:“你知道个屁啊!”

“……”

朱元璋气炸了!

宋隐无视朱元璋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道。

“国策是不错,可惜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朱元璋听到自己制定的国策被否定,气的横眉瞪眼。

“胡说八道!”

“咱这一路上,明明看到很多老百姓都在开荒。”

宋隐瞥了他一眼,讥讽地冷笑:“那你看到老百姓都能吃上饱饭吗?”

“这……”

朱元璋语塞。

宋隐双手一背,铿锵有力的道:“在我看来,皇上颁布的修生养息国策,管的根本不是大事而是小事。”

朱元璋一怔,不由问道:“这话怎么说?”

宋隐呵呵一笑,“本官认为,真正的为民着想,绝不是官府去给百姓寻找丢了的鸡鸭这等小事!”

朱元璋眉头一皱“那你觉得该怎么样?”

“自然应该思考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人的温饱问题。”

宋隐撇嘴,“可是皇上呢?百姓的温饱问题不解决,就知道盯着这些芝麻大的小事。”

朱元璋愣住了。

“再来说说重农抑商。”

宋隐嘲讽道:“在本官看来,这道国策问题也颇多。”

朱元璋心里瞬间堵得慌,不禁提高声音,“哼,商人厚利,钱都让他们挣去了,老百姓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饿极了还有可能造反。”

当年若是没有苏浙一带的富豪支援,跟张士诚一战,也不会消耗那么长的时间。

况且。

朱元璋一直觉得商人一旦有钱了,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那么老百姓只能沦为奴隶。

永远不可能做自己的主人。

这个道理他从小就知道,这才会大力打压商贩。

宋隐点了点头,“你说的有点道理。”

“这想法倒是跟皇上如出一辙!”

宋隐的眼神有些奇怪,朱元璋忍不住轻咳了一声。

他不会是察觉到了什么吧?

好在。

宋隐也没有多问,继续道:“重农抑商不应该是商贩从农民手里买东西,百姓吃亏了就要告官!”

“理应让百姓跟商人的交易中富裕起来,这才是重农抑商的真谛!”

朱元璋大愣。

心里无比的震撼。

一个小小的县令想的竟然如此深远。

他就没想到还能这样。

真正的重农抑商,应该是让百姓从商人手里有钱赚。

仔细一想,宋隐的解答,他无法反驳。

朱元璋的目光渐渐地凝重起来。

未曾想。

宋隐还有话要说。

“可惜了。”

“皇上并不知道这些道理。”

“皇上若是真的想要替百姓谋福利,就应该放手小事,抓大事。”

朱元璋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好胆,竟敢编排咱。

若不是看在这些话有理,咱马上就斩了宋隐的脑袋。

“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根本无法体会皇上的谋略。”

“想要保住江山,唯有将权力牢牢地握在手里。”

朱元璋说得掷地有声。

让老朱家的江山,千秋万代,这才是他的理想。

宋隐怜悯的看着他。

“啧啧,你又跟皇上想到一块去了。”

“但是你想过吗?皇上他就一个人。”

“大事小事全顾着,他有分身术吗?”

“一不小心,错过大事,这后果谁负?”

宋隐摇头叹气:“皇上归根结底还是太贪心了。”

“……”

有种!

你一个大贪官,朕还没斩了你,倒说朕贪心!

朱元璋虽说不爽。

却没有理由反驳宋隐。

朱元璋愣住了。

宋隐的话好像说得有道,却又觉得哪里有问题?

朱元璋推敲着宋隐话里的含义。

心中感慨万千。

他日夜都在替天下百姓谋福利。

更是颁布了几个让他引以为荣的国策。

却被宋隐批得无一可取。

虽说宋隐对国策产生的弊端句句在理。

可终归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宋隐对国策的评论,就没有一句肯定的话。

朱元璋面露愠色。

宋隐也看到了朱元璋难看的脸色。

心想,难不成这人是朱元璋的脑残粉。

听不得别人说朱元璋的不是。

算了,咱不和他一般见识,免得被喷。

宋隐一摆手道:

“算了,国家大事也不是我们能掺和的。”

“本官一个小小县令,就算对皇上颁布的国策有想法,皇上也不知道。”

“别浪费时间了。”

宋隐笑道,“聊下我们的事吧!”

说了这么多,宋隐可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

好不容易碰到皇亲国戚,不宰白不宰。

却在这时。

一名衙役走进后衙,对着宋隐禀报道:“大人,绸缎富商徐庆求见。”

宋隐说道:“让徐老板进来。”

说完,宋隐看着朱元璋道:“抱歉,本官有朋友来访,不介意一起见面吧?”

马皇后点了点头,正好观察宋隐与朋友相处,侧面了解他的为人。



片刻之后。

一位打扮得如同富家公子的人走了进来,热情的对宋隐拱手见礼。

“数日不见,宋大人仍然是气宇轩昂。”

“哈哈,徐公子亦然。”

徐庆留意到朱元璋等人,见其器宇不凡,猜测也是宋隐的贵客。

“不知宋大人有贵客到访,那我们……”

宋隐无所谓摆手,“无妨。”

闻言,徐庆也就直奔来意:“那宋大人,平县县令之事,可否有眉目了?”

宋隐恍然道:“徐公子前来是为了这事啊?”

徐庆点头道:“正是,这事就拜托大人您了。”

朱元璋等人闻言全愣住了。

朱元璋脑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平县县令?

为什么要拜托宋隐?

宋隐压根没有想要回避朱元璋,对徐庆笑道:“放心,本官已经打点过,没问题了。”

“说好的东西带来了吗?”

徐庆连忙递过一个盒子。

“履历和四万两银票都在这了。”

宋隐清点四万两银票无误,这才笑道:“这就没问题了。”

宋隐满意的拍了拍徐庆肩膀,“回去等我消息!”

徐庆不放心的想要确认,“那……”

“把心放回肚子里,平县县令一职位置非你莫属。”

徐庆这才放下心来,“谢过宋大人!”

“告辞!”

随即满意的离开。

朱元璋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随后是滚滚怒火!

宋隐惊讶的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朱元璋。

旋即像是想到了什么?

“非常抱歉,让各位等久了。”

宋隐以为朱元璋发火,是因为自己冷落了他们。

“老爷子,来,我们继续。”

宋隐想要拉朱元璋,却被他甩开。

“你别拉咱。”

老头脾气还挺大,也不怕肝火旺盛气出毛病。

宋隐不明就里的问:“怎么了,这是?”

朱元璋见他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深深吸了一口气。

“你刚刚,是不是卖官了?”

宋隐大方的承认,“是啊。”

“你……”

朱元璋指着宋隐,气的憋闷。

有种!

在自己面前,他还真敢认!

朱标和朱樉也是直摇头。

这下完了

宋隐敢在父皇面前卖官。

别说是乌纱帽,连命都不保!

见朱元璋动怒。

马皇后抢先一步开口:“宋大人,你一个县令如何能任命他县的县令?”

马皇后点醒了朱元璋。

刚才气晕了,忽略了问题所在。

没错。

宋隐哪来的资格任命他县县令?

朱元璋探究的打量着宋隐。

那徐公子的银两,不会是被这小子讹了吧?

宋隐见朱元璋打量自己,不以为意的笑道:“还是你夫人有眼力。”

“老爷子,你这暴脾气,小心身体吃不消啊!”

朱元璋脸色一沉,“你敢诅咒我?”

宋隐摇了摇手。

“本官这是好意提醒你。”

朱元璋气的胡子都在颤悠。

该死的宋隐,绝对是故意的!

马皇后岔开话题:“宋大人,你还没解释呢!”

宋隐惬意的翘起二郎腿,“行!”

“本官承诺徐公子平县县令一事不假。”

“那是因为我上头有门路。”

宋隐用手指往上方指了指。

随即拿起那些银票,“只要有钱有人脉,就没有难事。”

“这么说,你们清楚了吧?”

宋隐对着朱元璋等人笑着说道。

看着朱元璋等人呆若木鸡的样子,他摇摇头,至于吗?

“哐当!”

朱元璋气的踹翻了凳子。

脸色阴沉恐怖。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这是真的想斩了宋隐。

宋隐若是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他的小命也到头了。

宋隐吓了一跳,腾的站了起来,神色疑惑的看着朱元璋。

“老爷子,你这发哪门子火啊?”

朱元璋指着他的手指都在颤悠。

“你考虑过后果吗?”

“当今皇上最恨贪官,你还敢卖官?连带着你上头的人,都得落地。”

“你真不怕皇上砍你脑袋吗?”

朱元璋一脸的杀气。

差点威慑住宋隐。

他很快回过神来,恢复了淡定的样子。

耸了耸肩。

干脆利落地道:“谁不怕砍头啊?”

“只不过,本官所做这事,并没有违纪。”

气到要暴走的朱元璋愣住了。

未曾想宋隐会信口开河。

不由好奇的问:“此话怎么说?”

宋隐收起银票,并将徐庆的履历递给朱元璋。

“你自己看。”

朱标和朱樉也凑了过来。

“个人履历…”

“名徐庆,年龄二十一,籍贯沛县。”

“在绸缎庄做过三年的管事,管理经验丰富……”

“任职平县县令期间,以民为本,拉升平县经济,力争将平县打成为第二个沛县……”

这个履历表让朱元璋等人看得直愣。

朱元璋看的认真,心想这份履历的内容挺标新立异的。

短小精悍的写明了自己的优势以及想法。

比那些长篇大论的奏折,更加的一目了然。

朱元璋想到,以后一定要让奏折也如此这般写。

这么一来。

自己批阅起来定会事半功倍!

朱元璋脸上才扬起笑容。

却在看到宋隐时,心里又一阵不爽。

凭着徐庆资历,确实有资格出任平县县令。

只是,宋隐受贿了四万两银票。

性质就完全变味了。

宋隐从举贤有功,沦为了贪污受贿!

只是此刻的朱元璋,对宋隐的看法有了些改观。

冷静了许多。

朱元璋放下履历表,疑惑地问:“你又怎么知道这份履历上写的都是真的?”

“你又敢肯定,这人不会是贪官?”

“更何况他还有官商勾结的便利。”

宋隐闻言直摇头:“徐庆懂得分寸。”

“他买官时,本官已经警告过他了。”

宋隐一副不必担心的样子。

“本官没有时间日夜盯着他。”

“他若敢犯事,会有人收拾他。”

宋隐弹了弹手中的四万两银票,得意的笑了。

“做生意向来都是钱货两清。”

“我收了徐庆的钱,替他买了官,接下来他能不能如他承诺的那般做个好官,已经跟本官没有关系了。”

“拜托本官替他们办事的人多如鸿毛,本官如果都负责善后,早把本官累死了。”

朱元璋当即愣住了。

他对宋隐的看法。

又多了一个!

奸猾!




还好宋隐这个奸诈之徒,倒也做了些造福百姓的事情。

不然沛县一定是水深火热。

但是。

朱元璋始终对贪官耿耿于怀。

“你倒是把你自己撇的一个干净。”

“若是你举荐的人,不替百姓着想,还是贪官,岂不害了当地百姓?”

宋隐有些不耐烦了。

这老头,管得可真宽。

自己解释了那么多已经很够意思了。

没完没了是吧。

宋隐不耐烦的道:“口口声声都是贪官。”

“那你说得清楚,大明开朝以来,清官多少?贪官多少吗?”

朱元璋被问住了。

大明开国一来,斩杀贪官的数量,连他都数不过来。

宋隐又问:“就算一杀再杀,那贪官是不是依旧前仆后继?”

朱元璋默认。

虽然他当了皇帝,重点整治贪官。

可即便如此。

贪官根本就杀不完。

为此他还颁布了各种酷刑。

希望以此来震慑官员的贪念。

这时。

宋隐又续道:“历朝历代的皇帝,用贪官做事,不也用得顺手。”

“要我说,当今的皇上,就是格局小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懂。”

宋隐遗憾摇了摇头。

朱元璋当场愣住。

可不吗?

历代皇帝几乎都在重用贪官。

为什么?

还不是握有贪官的把柄。

利益交换之下。

贪官要钱要权。

皇帝得到贪官的忠诚。

清官就不一样了。

他们只会忠于职守,皇上就是做错了,也敢直言。

清官打着逆耳良言的旗帜,皇帝心里气恼,也不能动手。

不然就失了民心。

清官一多,皇帝心情多数就不怎么爽了。

可贪官用起来就没有这些顾虑。

但凡敢无视皇帝命令的人,直接斩了。

宋隐的话,振聋发聩。

朱元璋再三思量,认为宋隐的话也不全对。

古往今来,祸国殃民的源头就是贪官。

与其重用贪官。

不如直接杀了。

朱标和朱樉也陷入了思考。

一时间,寂静无声。

宋隐的论调,在众人心中回荡,莫名让人感到有些沉重。

众人沉默时。

宋隐又说出一番让人料想不到的话。

“本官看得出来,你们都讨厌贪官。”

“但是却不知道贪官是怎么出现的。”

“绝大多数的官员,也不是一开始当官就是贪官的。”

朱元璋皱眉,反正,他就是厌恶贪官。

宋隐有些无语,这老头还挺固执的。

他微叹一声:“许多人在考取功名时,也想做个名垂青史的好官。”

“但是官职加身以后,才知道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

这时,宋隐反问朱元璋:“他们是如何变成贪官的呢?”

不等朱元璋开口。

继续说道:“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朝廷的俸禄低,温饱都成问题。”

“不贪就会连饭都吃不饱。”

宋隐差点脱口说出,历朝历代就属明代的俸禄最低。

朱元璋打小就憎恨贪官腐败。

理所当然认为当官的只要有饭吃就行,给的俸禄刚刚够用。

却不知道,哪有不用上下打点的官场?

廉洁的后果,就是家徒四壁,日子反而比老百姓还要差。

这些话宋隐没说出口。

毕竟这老头是朱元璋的粉丝,听了又要急眼。

只得举其他例子。

“老爷子,你应该听过西汉时期匡衡的事迹吧!”

“因为家贫而刻苦读书。”

“白天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书。”

“家里又没有油灯,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透射过来的光读书。”

“后来匡衡进入官场,一路高升做到了乐安侯。”

“就这样的有志气的人,仍然未能守住初心,成为大贪官。”

“在他官职尚低的时候,也曾立誓以学治国吧!”

“最后不也是没有善终。”

宋隐惋惜的叹道。

接着。

他继续举例。

“唐朝的李绅也都认识吧?”

“此人也是因为穷苦而去庙里,进京赶考的盘缠还是方丈资助的。”

“李绅一举高中,做了官。”

“他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苦,写下了《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样的李绅,还不是变成了大贪官。”

“初入官场的李绅,初心也是想造福百姓。”

“可是自己越是清正廉洁,同僚就越是疏远他。”

“他知道,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话,乌纱帽必定不保。”

“已经过上了温饱日子的他,不想过穷苦日子了。”

“所以他也开始随波逐流,从此李绅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

宋隐举了这么多的例子,然后问朱元璋,“这些人你都知道吧?”

短暂的沉默后,朱元璋点头,“他们都是贪官。”

宋隐颔首,“对啊,可是皇帝不也照样重用他们?”

朱元璋有些不悦,“即便如此,也不见得所有的贪官都会被皇帝重用。”

“咱大明的皇帝就不会重用贪官。”

朱元璋强调了自己的立场。

宋隐说得再多,他始终越不过自己心里的那一道坎。

这也是他的原则。

宋隐看出来这投资是个顽固派,于是继续道。

“依本官看,怕的不是贪官,而是看他都做了什么。”

“贪官却能让一方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清官,看着百姓吃不上饭却无能为力。”

“这样的贪官和清官,你们会选哪个?”

话落。

朱元璋沉默不语。

一时间,他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宋隐觉得自己已经动摇了老头的观念。

他举着徐庆的履历,“好比这个徐庆,先不说他能不能一上任就能造福百姓。”

“但他会把绸缎庄的生意也带过去,由此带动平县的经济发展,难道不是利民吗?”

“平县那个贫困的小地方得到的小利,还不如他继承家业来得多。”

“继承家业挣的钱更多,还不用四处求人买官。”

说到这里,宋隐脸上露出了一丝向往。

“他家里是真有钱啊!”

“本官就喜欢跟富豪做朋友,这四万两银票还是友情价了。”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

敢情这小子还觉得自己贪少了是吧!

宋隐眯了眯眼笑道:“当然,老爷子你们这些皇亲国戚,本官也是极其愿意跟你们做朋友的。”

这话说的,朱标和朱樉忍俊不禁的笑了。

宋隐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老爷子,本官说的口干舌燥。”

“你应该也明白,贪官也是分类的。”

“这贪官也分能做事还是不能做事,对吧?”

宋隐神色严肃起来。

“若是你仍旧觉得贪官都该杀,那就真是浪费本官时间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