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美文同人 > 重回80当大佬

重回80当大佬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一觉醒来,回到70年代,再次面对过往,你猜不透的结局.............

主角:   更新:2023-08-08 06: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重回80当大佬》,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觉醒来,回到70年代,再次面对过往,你猜不透的结局.............

《重回80当大佬》精彩片段


夏日炎炎,酷热的暑气烤的人昏昏欲睡。
李和往身上连浇了几桶冷水,到现在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回到了40年前。
看着眼前几间破旧的土屋,李和叹了口气。
他的父亲李兆坤是附近有名的二流子,嘴里总是挂着‘劳动模范,累死算完’。
整日里瞎晃荡,屁事儿不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家里五个孩子,野菜加苞米糊子,一个个吃的面黄肌瘦。
这个时候,老娘和大姐正蹲在树荫下搓玉米棒子。
老三带着老四出去捡柴了,粮食要分,柴火也得分。
这个时候,什么都要分配!
玉米秸、麦秸、棉花茬、豆子秆、红薯秧都在分配之列。
家里人多,但是壮劳力工分一个没有,分配的麦秆,稻秸肯定不够烧。
三间土屋住着七口人,李兆坤不知道又盲流到哪里去了。
现在也就母亲王玉兰带着老大李梅和老幺睡一间,他和老三老四一间。
吃不饱穿不暖,乱糟糟的光景,多看一眼都觉着糟心。
重生在79年高考的第二天,如果没记错不用多久大学通知书就下来了。
作为这个村里的唯一大学生,能在这种家庭环境下能考上大学,也是个另类。
李和忽然感觉任务艰巨,要改变居住条件,要改变全家条件。
要给大姐嫁妆,弟弟彩礼,都需要去赚钱,一分钟都不愿意等下去。
俗话说得好,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他决定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要闯一闯,单凭在大队干活挣那点工分,老李家将永远贫困无翻身之日。
李和站起来把早已磨尖的铁丝弯钩串上蚯蚓,是钓黄鳝的神器。
他虽然不会伺候庄家,可钓黄鳝,抓泥鳅摸鱼,这些偏门活,他认第二,真没人敢出来争第一。
扛着铁锹,手里拿着黄鳝钩,李和带着缠过来的幺妹出了门。
“提篓给哥呗。”看着后面双手提着篓子的妹妹哼哧哼哧的走着路,李和一脸心疼。
“阿哥,我拎得动。”
“恩,那走慢点。”
低头就看见了好几个黄鳝洞,这个坝埂泥土比较硬,连黄鳝钩子都不需要用,直接往进口洞里呛水。
不一会,黄鳝就从出口洞里惊慌的出来了。
他不慌不忙,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一条足有三两重的黄鳝被单手掐了出来。
老五看到哥哥抓到了黄鳝,兴奋的送上了篓子。
这个年代没有农药污染,吃这玩意的又少,奶奶个熊,个个都快成黄鳝大仙了。
隔以后能挖出一条六七两的黄鳝,都能上新闻,一会就整了七八斤,篓子算满了。
“抓的真多。”老三李隆送完柴回家,也过来了。
李隆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到大就怵李和,从不敢在面前咋呼。
“你把这些篓子送回家,带空篓子回来,也把幺妹带回去,现在出太阳了,太阳毒。”
李和抬头看看天,估摸十点左右了。
“阿哥,不热。”满头汗水的幺妹还是很兴奋。
“听话,跟小哥回家。”李隆也没废话,直接一手抱起了幺妹,一手提篓子。
李和把旁边的河沟子拦了个坝,水排干。
里面鲫鱼,草鱼,甚至还有部分胡子鱼在稀泥窝里乱蹦,扒开石头缝还有毛蟹。
这次真是发财了。
“磨蹭什么,赶紧过来,把鱼先捡起来送回家,大鱼用水养起来,不要把鱼鳞刮破了。”
看着跑过来的李隆,李和还嫌他速度慢。
“小鱼让大姐中午熬鱼汤,吃不完的晒鱼干。”李和满身的汗,看着自己的身材,营养不足,可怜兮兮的几根排骨,不过没有后世的大肚腩,还是不禁让人满意。,
这辈子一定要保持住了。
大鱼在篓子里根本装不了几条,索性就用草杆子把腮帮串起来,在手里领着。,
到了中午扒开坝子,兄弟俩直接收工,回家吃午饭。
王玉兰破鱼肚清洗,老四和老五正在草堆子横七竖八的晒鱼。
李梅已经把饭桌收拾干净,每个人面前摆了一碗面糊糊。
锅里的鱼汤已经熬得喷香。油煎,红烧属于奢望,多费油啊。
黄鳝泥鳅,毛蟹已经用水盆养了起来,李和指望明天去县城能不能卖。
这个时期不像以前管的那么严了,在县城南门已经有了所谓的黑市,但被逮到了,还是免不了扣个投机倒把的帽子。
李和不怕,有前世的经历,他知道,马上就要改革开放了!趁着现在别人还没察觉,自己可以抢先挣来第一桶金。
天热,鱼根本养不住,就算养得住,也没法运输,没车,没氧气棒,到了县城就臭烘烘了。
卖鱼干最靠谱,太阳毒,多翻几个身,一下午就晒的硬邦邦了。
“姐,我明天跟老三进县城,泥鳅黄鳝我卖新鲜的,鱼就卖鱼干,给我们烙点饼子,夜里就走。”
李梅总觉得自己这大弟变了,可变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


第二天天没亮,李和就赶紧催促李隆起床。
路过村旁,到处狗叫,还响起人们起夜的声音。
虽然这两年开放多了,但是做生意还是要小心的,如果被四周邻居发现他们卖东西,难免惹出麻烦!
他怕黄鳝闷死,半个小时蛇皮袋就要在河边浸一次水。
这样袋子更沉,累的兄弟俩大喘气,走了二十里路左右才到了县城。
来的早的小贩已经开摊,但是不敢叫大声卖,都还是投机倒把打游击战的年代呢。
李和赶快占好位置,看到旁边有个猪肉摊子,上前问了价格之后,心里便有了数。
这年头只有猪肉才算荤菜,油水多。
黄鳝泥鳅不可能卖出比猪肉价格高,这也是时代观念吧。
天慢慢的放亮,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买菜的人也多了。
“大姐,给你捞几条,补虚劳、祛风湿。”
好不容易看一大姐在他摊子上留着不走,现在不卖吆喝,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价?”
“姐,4毛,有粮票肉票一斤换一斤半。”
李和这几顿饭吃苞米嗓子都吃的疼,真的需要粮票买点细粮,不然没粮票,光有钱进供销社人家都不卖你。
正所谓有票走遍天下,没票寸步难行。
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按照参加集体劳动的“工分”,可以分得“口粮”,如果不够吃,只能另想办法。
一些农民用自己家的鸡蛋和蔬菜,与城里人换些粮票,以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
“那也太贵了,三毛五,行的话,给我五斤。”
李和心里叹了一口气,什么时候他都做起了五分钱的算计,越想越没劲。
“大姐,开摊生意,不赚你钱,图个顺当。”
李和说着就用老秤把对方的篮子去了重,又从袋子里掐黄鳝送到篮子里,秤砣高高挂起。
“大姐,你看6斤4两,去掉你篮子1斤1两的,我这多给你三两,就送你了,好吃,下次还来找我。”
“你这老弟说话劲道中听。”大姐看着篮子里的黄鳝,给完钱就麻溜的走了。
没有塑料袋,想出来买菜自带带篮子是必须的。
李和为了防止黄鳝进篮子溜掉,卖完之后,还要费事用狗尾巴草穿腮,跟串鱼一样,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他看着手里可怜吧唧的毛票子,实在提不起丝毫劲头,随手丢给了李隆,让他收着。
他想着还是找机会,等遇着大生意,那一票下来了,还想去帝都撸几个呢。
哪怕在二环以内多撸几个厕所,这辈子,下辈子都特么不用愁了!
几分几毛的,鸡零狗碎没什么劲,李和提不起一点精神
李隆看到哥哥让自己收钱,喜欢的屁颠屁颠。
后面的买家都是零碎过来的,李和全都让老三出来算账,上秤,收钱。
偶尔会围着几个人,他才会出来帮忙。
泥鳅,可以卖到3毛一斤,黄鳝4毛,其他小干鱼一毛多。
他卖完不敢久留,也不敢在大马路上细数卖了多少钱,赶紧收拾又匆匆往回赶!
走到半道,又热又渴,兄弟俩没法,只得在树荫下坐着休息。
李隆赶紧把一直紧紧捂着的口袋松开,掏出一大把零钱,一张张认真的展开,一分一毛的数了五六遍。
“哥,哥,你猜多少钱?”李隆的嘴都笑的咧开了,看着李和眼里从未有过的崇拜。
“20块钱有的吧。”李和随口应付道,不想打击弟弟的积极性,对这样的家庭来说,二块钱都是巨款!
“31块3毛5,5斤肉票,9斤粮票,哥,咱发了。”李隆赶紧兴奋的凑到李和耳朵边小声说道。


“瞧你那点出息,一会路过镇上割点肉,再给你买双鞋!”
“哥,钱咱存着,不买鞋,天热不穿鞋都行。”
一路没歇,乡镇到县城主道都是简单的石子马路,很颠簸。
李和记得九十年代才修成了水泥路。
直接到了镇子上,门脸最大的就是供销社了,集市也散的快差不多了。
他吩咐李隆去割肉,他自己就在摊子上买2毛钱的麻花糖,又在供销社把手里的粮票换成了白面。
九斤富强粉也才一块八毛钱,2毛钱一斤不到,咬咬牙,直接付了钱。
这些天吃苞米,嗓子吃的疼,关键没营养不说,还不抗饿。
家里算工分的也就三个人,分的小米只够熬稀饭。
不过也不得不说,这个时候钱值钱,购买力强悍。
在城里做工人一个月拿个二十几块工资,比后世的公务员还吃香。
李和对着前面不远处坐牛车的人家羡慕不已,牛车虽慢,也是辆车啊,总比他的两条腿强。
哎,他感叹着自己越来越没出息了。
手里拎着米袋子,这鬼热天,怂坏了。
早上两个人去县城,虽然也有七八十斤黄鳝泥鳅,可没这么毒的太阳啊。
李隆手里提着肉和麻花,嚷着让李和休息,东西给他拿着。
李和终究没忍心让弟弟受这罪,还是他自己咬咬牙,又走了几里地。
“二和,二和。”
李和听到后面有喊他名字的,扭头瞅眼一看,乐了。
真是盼啥来啥,村里刘大壮赶着驴车正朝这边来。
近前一看,驴车坐了不少人,都是村里的小媳妇,老娘们。
也没客气,把东西往驴车上一放,就和李隆爬了上去。
“壮啊,瞅啥,赶紧走,我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了。“李和看刘大壮墨迹,冲他摆手让他抓紧走。
刘大壮和李隆一般大,从小就喜欢跟在李和后面,李和说东他也从来不跑西。
后来在李和帮衬下去南方搞工程承包,成了名副其实的刘老板。
哪怕家大业大,也照样在李和屁股后面混,也不嫌弃跌份。
“早上去你家,想问你要不要赶集,婶子说你们去县里了。”刘大壮边赶驴边回头说道。
“二和,俺看这些东西哟,3块多钱呢,咋的今天发财了。”
对面的冬梅婶看那二斤肉眼都冒光。
“婶子,我昨个抓了不少黄鳝泥鳅,今天去换了点闲钱。”
本来早上出门李和还想着偷偷摸摸做生意,低调着点。
结果出门一看,好家伙,从县城到镇上全都是小商小贩,索性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你回去问下柱子和叔,要是有功夫也去地里抓点黄鳝,泥鳅,我全收,泥鳅1毛6,黄鳝2毛2。“
“二和,你说的是真的?俺们家那口子最近也闲,队里不上工,在家蹲着也是没事。
你要是真收,俺下午就让他给你送。”
“中不,二和!“潘广才他老娘和冬梅婶子都急忙问道。
“都中,不过要收那么多,我可没那么都闲钱,要下集回来才能给你们结了。“
李和琢磨着自己几十块钱就全部家底。
“要不你们也可以跟我一起去县里卖,左右就费点时间。“
李隆一听他哥这样说,都快急白了眼,要是把人家带了县城,还能有他哥俩啥事。
这时候可没个傻的,潘广才他老娘说道,”你这孩子客气啥,谁有那脚磨功夫去县城,几十里地呢“
几个老娘们都想着,有现成的捡,谁愿意去担着投机倒把的风险。
估计这李家快揭不开锅了吧才冒这风险!
再想想,这李兆坤家里割尾巴,也不是割过一次两次了,多割一次也就无所谓吧。
她们这种清清白白的人家,可不能学他做这种丢人事。
这村里人都谁不知道,李兆坤就是个不靠谱的货!
可家里几个娃,那是一个赛一个的懂事,村里村外哪个不骂这李兆坤赖人赖福,狗东西不知道上辈子走了什么运!
老大姑娘家里家外一把好手,至今单着。
有个不靠谱的爹,屁股后面一串子的拖油瓶,哪个过日子人家敢沾惹这样的亲家。
前些年是有一户人家仗着家底厚实,喜欢这李家大姑娘,要开亲。
李兆坤张口就是四大件,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硬是吓得人家没敢再接茬。
大部分人骂李兆坤不是东西,有了这么一档子事,后面谁家还敢到李家提亲。
再说那李和,李和念书,镇上第一,县里也第一,以至于有人神神秘秘的说,李庄这旮旯莫非要出状元。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