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美文同人 > 天师诡道

天师诡道

佚名 著

美文同人连载

富甲天下,妻妾成群?...

主角:   更新:2023-08-08 07: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的美文同人小说《天师诡道》,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富甲天下,妻妾成群?...

《天师诡道》精彩片段


“叮~签到成功。签到累计365天,触发奖励。”
“你得到了一座前往民国位面的时空门。”
“特别提示:此世界为民国八年,西历1919年。”
听着脑海里的提示,张恒整个人都是蒙的。
他以为有了签到系统,自己以后就不用努力了,混吃等死也未尝不可。
没想到居然直接给个民国位面,这是要自己去丰衣足食吗?
“好像有搞头啊!”
张恒很快动心了。
要是他没记错,最早的人造宝石出现于1900年。
受困于当前科技,这种人造宝石假的不行。
肉眼便能看到里面的细小气泡,如果用放大镜来观察的话,甚至能看到细密的人工弧线纹。
这些气泡与弧线纹路,在天然宝石中是不存在的,一眼就会被人看出是假货。
此后的一百年中,随着技术进步,技术水平的上升,人造宝石变得越来越真。
到了现代,甚至一些专业鉴定机构,都难以辨认出宝石真假,
尤其是一些高档人造宝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是真的,只是差个证书。
张恒想来,现代都难以辨别的高仿宝石,放到没有先进仪器的民国时期,会被看穿的几率微乎其微吧。
整一些红宝石扳指,珍珠项链,翡翠玉石过去,还怕弄不到钱?
“不对,赚钱的路子有,能不能赚到钱却很难说。”
“1919年可是军阀割据时期,民不聊生,到处都是山匪恶霸。”
“如果孤身一人,带着宝石就想弄钱回来,一个不好就得把命丢下。”
乱世下,能开店做生意的都不简单。
真要是傻啦吧唧,拿着一箱手表,或者几颗宝石去换真金白银,估计进门容易出门难。
天一黑,一辆马车从后院走,噗通一声,一个麻袋就丢水库里了。
当然,也可能遇到好心老板,拿货付钱。
只是谁敢赌这个几率,赌输了,那可就成枉死鬼了。
“赚钱是好,可也要有命花才行。”
“往返于现代和民国之间,第一步不应该是赚钱,而是要站稳脚跟。”
张恒目光闪烁,心中已有定计。
...三天后...
张恒抱着箱子进屋,同样的快递箱他已经收到好几份了。
拆开一个。
里面是一身灰色长袍。
再拆开一个,里面是一件红色马褂。
往身上一穿,再戴一顶白色礼帽,立刻就变成了民国时期的乡绅阶层。
还行,像那么回事。
不枉他花了三千,特意从中华阁定的衣服。
“钱!”
想到钱,张恒反应过来,赶紧把抽屉打开,从里面拿出昨天从古玩街买来的假大洋。
像这种民国四年造的袁大头,如果是真的,市场价通常在1500一2000左右。
不过他手上的三十块大洋,都不是正品货,买的高仿。
三百块一枚,据说是燕京那边的高手,用四十年代的铸币机自己做的。
用料一模一样不说,还掺了同比例的白银,除了品相有点新,跟真正的大洋没有两样。
至于在民国时期,一枚大洋的价值。
跑堂伙计月工资是二块,烤鸭师傅拿五块大洋。
购买力呢。
一块大洋就是1块钱,等于2枚中洋《五角面额的银元》。
10枚小洋《一角面额的银元》,或者100枚铜元《一分面额的铜子》。
物价呢。
大米3分钱一斤,小米1分,牛肉一角五分,羊肉一角三分,猪肉一角一分不等。
两块大洋,就是66斤大米。
换成小米就是200斤,拌点野菜,够一家五口嚼用。
张恒手上这三十块大洋,放到北上广肯定不算什么。
但是在一般地方,估计也没几户人家拿得出来。
“三十块大洋,初始资金应该够了。”
张恒一边想着,一边拿出一本族谱。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恒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去当铺用珠宝换钱的风险太大。
有心在民国找几个帮手,一般人又信不过,怎么办。
答案就在这本族谱里。
张恒祖上出自汉东省,阳江县,大沟镇。
当年张家在镇上也是大族,据说在民国年间有八百户,七千多人。
民国张恒不熟。
但是张家他熟啊,他又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算起来,他这一支还是张家主脉,族谱现在就在他手上。
.....
三天后,民国位面。
一辆黄包车跑在乡间小路上。
张恒坐在车上,手边放着行李箱。
拉车的是个光着脊梁的中年人,脚上穿着一双草鞋。
“张老爷,你今天真够走运的,遇到了我,不然您下午出城,一般人可不敢拉您。”
“怎么,我的钱不香吗?”
张恒很是奇怪。
“不是钱的事,是最近闹僵尸,万一天晚了没能赶回来,说不得这条小命就得丢在外面。”车夫回答道。
“僵尸?”
张恒楞了一下。
不会吧,他是来民国赚钱的,怎么这里的民国这么恐怖,还有僵尸出没。
“真的假的,你见过?”
张恒皱着眉头。


“那哪能见过,见了还能有命在?”
车夫拉着洋车,喘着粗气:“不过有人见过,那臭味,隔着十几米就能闻到,吓死人了。”
“是吗?”
张恒将信将疑。
因为他听人说过,民国时期有人借着迷信,假扮赶尸人运货。
那些赶尸人和所谓的僵尸都是活人假扮的,就连身上的尸臭味也是提前准备好的死老鼠。
所以对车夫的说法,张恒听三分,信两分,不敢说不信,也不敢说全信。
“张老爷,大沟镇到了。”
一路颠簸,一座小镇映入眼帘。
这里是民国时期的大沟镇,阳江张氏一族的发源地。
张恒在县城的时候已经打听过了。
大沟镇张家,这一代族长叫张大海。
张恒呢,算起来是张大海的直系后代,要管张大海叫老祖宗。
“辛苦了。”
张恒从洋车上下来,将一枚袁大头压在车上:
“这是车钱,剩下的是赏你的,一会去镇口的茶棚喝口茶,歇歇脚。”
正常来说,十几里的路就算坐黄包车,十个铜板也就够了。
一块大洋,那是100个铜板,能买100斤小米了,可不是一笔小钱。
“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车夫连连道谢,满心欢喜去了。
“民国时期的大沟镇,比我想象的还要穷啊!”
进了镇子。
张恒拎着箱子,先在镇上转了两圈。
大沟镇人口不少,光是镇上就有两万多人,算上下面的村落能有四五万。
只是跟富裕沾不上边,整个镇子只有一条主街道还算繁华,有些店铺之类的撑着。
往深处走,越走越穷。
面黄肌瘦的老人,光溜溜的孩子,面带菜色的女人,麻杆一样的男人随处可见。
很明显,这里的人连饭都吃不饱。
不过也不奇怪,现在很乱。
一大帮军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城头变换大王旗是常态。
当官的跟走马灯一样的换,各种苛捐杂税能少了才怪。
“这里是张家祠堂吧?”
祠堂,代表着宗族脸面。
一个再穷的地方,祠堂也会修的像模像样。
如果连祠堂都破败了,说明这一支族人距离分崩离析也不远了。
“后生,你找谁啊?”
祠堂门口有颗老树,树下坐着几名纳凉的老人。
张恒先是一礼,然后才开口道:“长辈好,晚辈张恒,我父亲是往南洋去的张大鲜。
几位应该是张家的族老吧,劳烦向族里通报一声,张大鲜的后人回来了,想要认祖归宗。”
“张大鲜?”
“哎呦,他一走几十年,音信全无,我们还以为他死在外面了。”
几名老人点点头,对于张恒是不是张大鲜的后人,没人怀疑。
因为张恒一身白色西装,胸挂金表,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阔少爷。
整个大沟镇谁家孩子能有这打扮,要不是去南洋发了大财的张大鲜后人回来了。
认祖归宗这句话,在宗族时代可不兴拿来开玩笑。
“张大鲜的后人在哪?”
半小时后。
看热闹的人来了不少,正主也终于出现了。
有族老怕张恒不认识,还帮着介绍道:“这位是张大海,张家族长,论起来,你应该叫他堂叔。
他是你父亲的堂弟,没去南洋之前,你父亲在镇上和他最亲了。”
“堂叔好,晚辈张恒,是张大鲜的儿子,我是老来子,今天刚从南洋回来,是准备来认祖归宗的。”
对于张大海,张恒当然不陌生。
从现代论,张大海是他的老祖宗,爷爷的爷爷的爸爸。
搀扶着张大海的中年人,张恒就更认识了。
这是他的老老太爷,爷爷的爷爷张振天,张恒在家里看过他的相片。
虽然管自己的老祖宗叫堂叔有些别扭,但是他会慢慢适应。
以后在民国世界内,他只能是张大鲜从南洋归来的后代张恒,自找麻烦的事一点都不能干。
“张恒...”
老族长连连点头:“好啊,太好了,大鲜走的那年是光绪年间。
细算算,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一直很想他呀。”
老族长说完之后,拉着张恒的手攥得很紧,问道:“你父亲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
按照真实的历史情况,张大鲜去了南洋之后很快便病死了,更不是什么富商。
不过那是八十年后的事了,现在张恒说自己是张大鲜从南洋归来的后人,根本没人能够反对:
“堂叔,南洋那边闹了瘟疫,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父亲临走的时候,拉着我的手一个劲的对我说,让我回来,重归族谱,海外没有我们的根啊。”
张恒用袖子抹了抹眼角,很快便泪如雨下。
眼看张恒红了眼圈,张大海自己也哽咽道:“回来好,回来好,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有老族长点头,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首先是住的地方,张大鲜远走海外之前,将房产送给了族里。
老房子现在还在,只是年久失修,有点漏雨。
张恒也不嫌弃,找人修一修就能暂且住着,回头有需要可以再起新房。
下午修房子的时候,是老族长的儿子张振天操办的。
张振天人到中年,三十出岁,说话底气十足,声音比较大。
对于这位长辈,张恒的印象很好。
因为在族谱的记载中,要不了几年老族长便会辞去族长的位置。
未来会由张振天成为张家族长,并带领族人渡过这兵荒马乱的时代。
在族人口中,张振天这位族长是好的不能再好了,为人仗义,做事也稳重。
最难得的是能把一碗水端平,有侠义之风。
...傍晚...
“堂哥,大家帮我修了一下午的房子,我也没什么可感谢的。”
“不如这样吧,我看咱们镇上有个小酒馆,把大家都叫上,晚上热闹热闹。”
忙碌了一下午。
房顶修缮了,窗纸也换了新的,老房子算是能住人了。
作为现代人,张恒没有让人白帮忙的习惯。
他想在短时间内,掌握宗族内的一定话语权,自然少不了金钱开道,财不外露是不行的。
于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张振天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一群人兴高采烈的往酒馆而去。
“伙计,有牛羊肉吗?”
一行人来到镇上的小酒馆。
张恒一现身,一身富家少爷的打扮就吸引住了众人的注意。
“来五斤牛肉,再炖只鸡,来条鱼,各种好菜随便上。”
张恒随口一说,然后看向身后的张振天:“堂哥,大伙都能喝酒吧?”
“这个...”
张振天有些语塞。
酒馆里的酒可不便宜,他们一行九人,想喝高兴了,没有十斤酒可挡不住。
“来十斤花雕,要你们这最好的。”
张恒知道张振天想给他省钱,干脆也不问他了。
这下,九人选了个大桌坐下,没一会的功夫酒菜便摆了一桌。
各个都是油水十足的硬菜,看的众人口水直流。
“恒哥,我敬你一杯。”
咽着口水,一名胖乎乎的帮工站了起来。
“这是张大胆,自称是镇上胆子最大的人。”
张振天在一旁说着。
“恒哥,我胆子可大了,三更半夜能在坟地里睡。”
张大胆拍着胸脯,接着又道:“我是赶马车的,你刚从南洋回来,人生路不熟,
有用的到我的地方一定说话,我这人最仗义了。”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帮腔:“恒哥,有事你说话,我们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个厚道人,有用得到的地方千万别含糊。”
张恒笑容满面。
都说有钱人不缺朋友,这句话果然不假。
远了不说,就眼前坐着的这些人,一个个看他的眼神都放着光,就差把奇货可居写在脸上了。
一杯酒下肚,张恒有些疑心的看向张振天。
“堂哥,我回来的路上有人跟我说咱们这边闹僵尸,这是真的假的?”


张振天沉默半响,摇头道:“听说过,没见过。”
说完看向众人。
众人也纷纷摇头。
“堂弟,你要是信这些,向东七十里有个十里坡,那里有个万福义庄,庄内住着个徐真人,听说挺有本事的。”
“要是觉得还不保险,隔壁鹅城住着个钱真人,据说是徐真人的师兄,茅山真传,在方圆数百里内都数得上号。”
张振天随口说了两嘴。
“钱真人,徐真人?”
张恒愣了片刻。
少许之后,他扭头看向正抱着烧鸡猛啃,一直让他觉得有些面熟的张大胆,突然问道:
“张大胆,你老婆是不是叫红杏,你平时是不是给一个叫谭老爷的人赶马车?”
额...
张大胆楞了一下,抱着烧鸡嘀咕道:“恒哥,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完看向其他人:“你们说的?”
大家纷纷摇头。
嘶!
张恒倒吸了一口凉气。
之前他还不确定,可当张大胆承认之后,他总算是知道自己到哪了。
十里坡,万福义庄,徐真人,钱真人,谭老爷,张大胆。
这是《鬼打鬼》的世界啊。
这样一来,闹僵尸的传闻,恐怕就不只是传闻了吧。
这个世界可真有这东西。
“僵尸啊!”
张恒只觉得后背发凉,心中杂念横生:“真是活见鬼了,好好的两界倒爷,愣是画风突变,成了灵异世界。
幸好今天多问了些,不然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知道,以后非得吃亏不可。”
一个念头刚起,另一个念头又止不住的浮了上来:
“到了灵异类民国世界,难道就光赚点钱回去,是不是太没挑战性了?”
......
接下来的几天,张恒安心留在大沟镇,平日里不是找张振天饮酒,就是四处闲转。
几天下来,镇上的人对他也熟悉了,都知道他是从南洋回来的张大鲜儿子,邻里间多了不少笑脸。
张恒将一切看在眼中。
要说淳朴,还是民国时期的人淳朴。
换成后世,很多邻居住对门都不认识,想融入一个新环境可不容易。
“来,给你们糖吃。”
又是一日早上。
张恒签到了一袋大白天奶糖,顺手发给了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们。
孩子们欢呼雀跃,献宝一样往家里跑去。
张恒乐呵呵的看着,在这个物资匮乏,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大白奶糖可谓是无上珍馐。
“恒哥,早啊!”
自娱自乐间,张恒听到有人再叫自己。
抬头看去,只见不远的路口处,张大胆正驾着马车和自己打招呼。
“大胆,今天没去接谭老爷啊?”
张恒笑着走了上去。
张大胆是镇上的马车夫,目前跟谭老爷干,算是专职司机。
“谭老爷给的工钱太低了。”
张大胆从车上跳下来,一脸憨厚的凑到张恒面前:“恒哥,要不我跟着你干吧。”
张恒没说话。
“其实是我媳妇让我来的。”
见张恒没回答,张大胆又补充了一句。
“你媳妇?”
张恒眉头微皱。
要是他没有记错,张大胆的媳妇可是个精明人。
知道家里穷,就在外面搭个上了谭老爷,替张大胆减轻负担。
“你媳妇都跟你说什么了?”
张恒心想着:“一支红杏出墙来,张大胆的老婆可不是省油的灯,不会把主意打在自己身上了吧?”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