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

昆吾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由作者“昆吾”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主角:叶轩魏忠贤   更新:2024-01-23 04:0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是由作者“昆吾”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精彩片段


果然群臣都安静了下来。

又是半个时辰后,崇祯醒了过来,径直到了皇极殿,看着要行礼的群臣,崇祯道:“免礼,说结果!”

“陛下,臣等商议了一下,还是觉得孙承宗和袁可立更符合条件,但群臣在二人之间也各有倾向,现在群臣中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

“今日上早朝的大臣共计69人,选择孙承宗的有27人,选择袁可立的有42人,请陛下圣裁。”

崇祯看了看左右两边的群臣,嘴角挂着一丝不可捉摸的笑意。

阉党一派的人全部选择了袁可立,而东林党一派的人则是选择了孙承宗,武将勋贵中则是大部分也选择了袁可立。

对于这个结果,崇祯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孙承宗就是被阉党排挤走的,肯定不希望孙承宗再回朝堂的。

武将勋贵选择袁可立则是因为孙承宗督师蓟辽,辽东的十几万的将士基本都是他拉起来的。

阉党和武将勋贵自然不希望一个能掌控兵权的人回来了,这样他们会压力大增的。

而东林党选择孙承宗,则是想拉拢孙承宗,阉党将孙承宗划入了东林党中,

可人家压根就不是,他持的是中正之心,为的是大明王朝。

不管东林党、阉党和其他人打的什么算盘,只要两人中有一人回朝,那自己的目的都算是达成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选择好了,那就确定为袁可立为此次陕西钦差大臣吧,

朕记得南都在袁爱卿离任后以子枢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那朕就再加中极殿大学士,待赈灾结束后入阁参预机务,内阁即可拟旨吧。”

崇祯此言一出,群臣瞬间安静了下来,施凤来懵了。

其他头衔都好说,可大学士这可是内阁的职位了。

大明王朝设有四殿二阁,分别是中极殿(华盖殿)、建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

各殿阁之间没有等级之分,首辅和次辅、辅臣是根据兼任的职务区分,所加大学士只关系到上朝时列队的位次,是一种尊荣。

例如被刚刚干掉的黄立极,加了文渊、武英、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虚职),他就是首辅。

如果崇祯没有任命新的首辅,那么身为中极殿大学士施凤来就会顺次接替黄立极成为新的首辅。

可现在袁可立加了中极殿大学士,再加钦差以及离任前的头衔,那就是妥妥的首辅了。

到手了鸭子飞了,怎么能不让他郁闷。

“怎么?施爱卿有意见?”

“臣没有意见,臣领旨!”

被崇祯点名的施凤来瞬间有了回应,随即道:“陛下,臣记得袁大人于天启七年八月份三上疏辞,自此绝意仕进,这……”

“无妨,朕修书一封,陕西大灾,朕相信袁爱卿不会置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顾的。”

群臣中有部分人心中满是不屑,皇帝毕竟还是年轻呀,拿大义压袁可立,这可算是打错了算盘。

若真是如此,大明如此的情况之下,他就不会绝意仕进,而是力挽狂澜了。

崇祯自然不知道群臣的想法,而是继续道:“诸位,刚刚咱们谈了调兵、调粮、百姓信不信的问题,解决最后一个粮不够百姓会不会再造反的问题,陕西大灾事宜就算是定下了,关于这一条,诸位有何良策?”

群臣相继摇头。

从现在来看,粮食不够,这是必然的问题,等到粮食不够的时候,势必还是会激起民变。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他们要是有方法,早就毛遂自荐了,还等到现在?

再者说了,前面的几个问题皇帝都提出了应对方法,这最后一条也明显的有方法。

现在他们要是说出来了,万一和皇帝的想法一样,那岂不是抢了皇帝的功劳?

找死也不是这么找死的吧,所以,保险起见,还是装聋作哑的好。

“既然诸位爱卿没有提议,那朕提一个。”

崇祯说完,起身走到平台边缘,盯着朝臣。

“臣等请陛下示下!”

“朕决议,即日起全国永不加赋。”

“陕西境内百姓三年不征赋。”

崇祯的提议所有大臣们都懵了,是彻底的懵了。

哪怕早上知道陕西旱灾、民变的事情,以及学子闹事皇帝废除祖制的事情,还有袁可立入阁的事情都没有此刻震惊。

满朝文武百官靠什么运转,是钱,

全国六十万秀才每月的俸银哪里来,是钱,

……

九大边军百万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底气,还是钱。

钱从来哪里,当然是赋税,赋占了大头。

现在整个大明王朝的运转已经赤字了,不增加赋,这也能说的过去,毕竟现在不止是赋税,还加了三饷,百姓负担已经很重了。

可这三年内不征赋是几个意思?

户部尚书郭允厚脸上的表情如同变脸一样,先是欣慰,然后担忧,随后纠结。

欣慰的是朝廷不加赋,这样百姓的日子就安稳了,更加的有盼头,不像现在吃着今天的还担忧着明天的会不会加赋税的问题。

只要能咬牙坚持一下,遇到个好年景,以后日子就好过多了。

担忧的是,如今朝廷已经出现赤字了,为什么会有逃卒,就是因为欠饷,现在再不加赋,三年不征赋,没钱怎么运转?

劝谏就是断百姓的活路,不劝谏,又没钱维持运转,郭允厚心中满是悲苦。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众臣又是一惊,没想郭允厚会如此的头铁。

和郭允厚交好的大臣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可鉴于朝堂之上,他们也只能用眼色不断的暗示,却不敢有丝毫出声的举动。

“陛下,全国每年的赋税总额度在2600万两之间波动着,其中赋是2250万两,税为340万两,

我大明虽然国土面积广阔,但很多地方是不收税的,例如长城外围的奴尔干都司,西南的乌思藏都司等。

实际交税的只有两京十三省,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因为地理环境和少数民族,征收的就很少,所以真正交税的只有两京十省。

而陕西的赋占全国的一成五,折算下来就是338万两,今年九大边军的年例银也不过327万两的预算。

若是不征收赋,朝廷根本就无法补足这个缺口,这……请陛下收回三年不征赋的成命!”

他作为户部尚书,对全国的赋税了如指掌。

“郭大人,你身为朝廷户部尚书,百姓口中的财神爷,陛下此举是为了稳住百姓,让百姓生活的……”

“闭嘴。”

郭允厚转身看着出声大臣,怒喝了一声:“你用脑子好好想一想,与其出现边军叛逃,战力削弱,外敌入侵之下的屠杀,百姓苦一些算什么。”

“你……你……”

出声的达成满脸通红,不知道是被郭允厚气的还是被羞辱的。

群臣听着郭允厚算的账也都沉默了,这是实情。

崇祯心中叹了口气,沉声道:“郭爱卿,你的担忧朕都知道,先解决眼下问题,缺的这部分银两朕来想办法。”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中官,陛下……”

“黄阁老,陛下来不来是咱家能决定的吗?安心等着吧,随时都可能会来。”

内阁首辅黄立极刚出声询问,就被王承恩打断了:“当然了,诸位大人若是不想等,那就回去,不过咱家可提醒诸位,陛下这两天脾气不太好。”

原本还有些微微躁动的众大臣听闻王承恩这么一说,瞬间安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

前几天陛下连自己的国丈都修理了一顿,牵扯的商人、官员都被狠狠惩罚了,这事在京都都传开了。

这会儿若是被王承恩在陛下吹吹耳旁风,触了陛下霉头,那就完蛋了。

朝臣们老实了,王承恩也省心了,整个心思都飞到了宫外崇祯身上了。

崇祯此次出宫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北京城内到底有没有难民,打探一下虚实。

这要不是有方正化和李若涟以及他们的心腹在,打死他都不出宫。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外城的正阳门,这里是商业、手工业、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若是想看真实的百姓情况,非这里莫属了。

现在的崇祯是从后世穿越来的,相对于钢铁混凝土的现代化大都市,现在的北京城更让他好奇。

虽然有前崇祯的部分记忆,但此刻亲眼看见了,却是震撼不已。

古代,一座容纳百万人的城市是何等的不可思议,古人的智慧当真是了不起。

相对于内城干净、宽阔的街道,外城明显就差了太多,崇祯也不介意。

“公子,求求您赏口吃的吧,孩子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突然,一个身材微微有些佝偻的汉子朝着崇祯冲了过来,但瞬间就被方正化给拦住了。

“方三,让他过来!”

听着崇祯发话,方正化双眼凌厉的瞪了汉子一眼,随即移开了身体,但双眼依旧死死的盯着汉子,一边的李若涟也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了。

若是这名男子有任何异动,下一刻两人就能将这人给分尸掉。

“去买点馒头、包子,再弄点热水来!”

崇祯说了一句,带着中年男子、孩子走进了一条胡同:“大叔,听您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公子,我是从陕西逃难过来的。”

“逃难?为什么要逃难?”

“公子,你们身在北京不知道,陕北和渭北连年发生灾荒,久旱不雨,草木枯焦,朝廷不仅不组织救灾,减免赋税,反而还加派了苛捐杂税。”

“我们拿不出来,地方官吏竟然找几个典型当众打死,逼的我们卖儿卖女凑粮交税,我们也只能被迫外逃,想着来京城讨口吃的,总不至于饿死……”

“不对!”

”将他们围起来!

铿锵……

李若涟瞬间抽出长刀,指着中年汉子:“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从实招来!”

嗖……嗖……

在李若涟喊出不对的时候,方正化和几名徒弟将崇祯围在中间,警惕的看着四周。

方家则是在中年汉子身上摸索着,查看是否携带了利器,只是片刻就朝着李若涟摇了摇头。

“哇……”

三名孩子见此情况,大哭了起来,中年汉子有些手足无措,眼中满是惊慌之色。

胡同口的行人听见了哭声,只是瞄了几眼后,迅速的离去,生怕招惹到麻烦。

这一切都被崇祯看在眼中,百姓的麻木让他感觉有些悲哀,随即道:“李二,什么情况?”

听见崇祯问话,李若涟低声道:“公子,我朝从太祖时期就有路引、信票制度,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大明律规定,若军民出百里者,须持有路引,未有路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渡关津论,杖九十!”

说到这里,李若涟将头转向了中年汉子:“渭中离北京近两千里路,关卡有七个,难民不可能进入北京,这是其一。”

“其二,两千里路,你是如何带着三个孩子走过来的?当真以为我们好骗?”

“我劝你老实交代,否则,我等就要将你送官了。”

听完李若涟的解释,众人恍然大悟。

而中年汉子的脸上则满是犹豫、彷徨、惊恐之色。

迟疑了片刻后,中年汉子低声和孩子说了几句,又有些慌张的看了看胡同口,低声道:“公子,我真没有骗您,我们真是从陕西逃过来的。”

“今年七月份,我家乡白水县发生了起义……叛乱,有一个叫王二的人聚集了数百灾民攻打澄城,诛杀了知县张斗耀,开仓济民。

整个县城一片混乱,我们趁着混乱,在县城中找到了官印,私盖了路引,然后趁乱逃了出来。”

“我们出逃之后才发现,路引基本没用了,除了北京城外的关卡外,其他地方的关隘要么没人,要么就是几个人做做样子,随便给几个铜钱都能过,

有时候一大群人一起,连钱都不用交,直接就冲过去了。”

“像我们年轻一些的,还能往外逃,年纪大一些的就只能等死了,

我们一起出来的三十来人,如今也只剩下不到十人,其余的都在逃的路上饿死、病死了,

这三个孩子就是同乡的后人。若不是这三个孩子,我都想去死了。”

说着,中年汉子呜呜的哭了起来,泪水从眼角流下,将脸上的灰尘冲出一条条沟壑。

李若涟眉头紧皱,似乎在判断中年汉子话中的真假,随即脸色有些难看,若是这人所说真实,那锦衣卫太失职了。

方正化则是低声朝着方家说了几句,随即依旧浸警惕的看着四周。

崇祯面色彻底的阴沉了下来,他没有想到这群难民如此的大胆,竟然诛杀了知县,打开了官仓。

但你能说这是百姓的错吗?

不,绝对不是!

农民都快要饿死了,不反还等什么?不反就饿死,反了也是死,都是死,不如反了,好歹还能吃几天饱饭。

太祖朱元璋因为快要饿死了才决定反的,凭什么只允许你老朱家反,其他人就不能反了?

就这么说话的功夫,方家就提着一大包的包子和一个大茶壶过来。

中年汉子身后的三个原本有些虚弱的孩子瞬间就来了精神,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方家手上的包子,直吞口水。

但看着李若涟手中明晃晃的刀,又紧紧的抱住了中年汉子的胳膊。

“李二,将刀收起来,别吓着孩子!”

崇祯接过方家手中的水壶,给几人一人倒了一碗:“大叔,你们先喝点热水,润润肠道,一会慢点吃,别噎着,今天这包子管够。”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将馒头递给小孩子。

这一切都看在李若涟、方正化眼中,两人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讶、欣慰。

那意思是说,咱们跟对了天子。

堂堂的一国之君,对这种环境没有丝毫的厌烦,对浑身脏兮兮的难民没有丝毫的嫌弃,还温声细语的嘱咐着众人。

待众人吃了两个馒头后,方正化低声道:“公子,我已经安排方家去四周查探了,若是有其他灾民,我们再和其他灾民验证一下。”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众大臣大部分都是沉默不语,仿佛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一样,这个时候的陕西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少粮少钱还有十数处民变,以及腐烂的地方官吏。

做的好是应该的,做不好搞不好要丢脑袋的。

哪些大臣在思索,哪些大臣麻木不仁,哪些大臣幸灾乐祸,九层平台之上的崇祯尽收眼底。

眼中杀机一闪而过,等白杆兵进京之时,他要将这朝堂上的大部分朝朝臣杀一批、关一批、换一批。

“陛下!”

过了好一会儿,户部尚书郭允厚出班:“臣以为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大致内容是劝降民变的难民,只要他们放弃武器,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如若冥顽不灵那就调大军围剿,杀无赦;

第二,朝廷派出一位钦差大臣,出任三边总督,负责陕西赈灾工作;

第三,从江南等地调粮,以解陕西缺粮之急。”

“这其中以第一步为最重要,这些民变之人,大多都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反的,但凡有一点吃的,百姓都不会造反的,

这一道圣旨恩威并济让他们心生惧怕,随后的开仓赈粮、调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民变们放弃抵抗。”

“不可!”

郭允厚刚说完,武将中就有一人出班怒喝,崇祯扫视了一眼,发现是成国公朱纯臣后,眼中杀意一闪而过。

第一代成国公朱能,靖难第二功臣,朱棣亲封,病逝南疆,第二代成国公朱勇在土木堡之变中为保护朱祁镇而战死,第三代成国公朱仪参与北京保卫战,历经4朝,被追赠为太师……

成国公一脉传承至朱纯臣这里,已经是十二代了,前十一代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而这第十二位成国公在李自成围北京城时,朱由检让他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结果这货竟然打开了朝阳门。

可以说,北京城破,这位成国公要负主要责任。

“陛下,臣以为,郭大人此举不妥。”

“陕西大旱,数百万百姓没有吃的,即便能开仓,又能有多少粮?谁又能确定大旱明年会不会缓解?

其次,从江南调粮,至少得两个月的时间,时间上来不及。”

崇祯淡淡道:“成国公,那你以为如何?”

“杀!”

“将参与民变的难民全部杀光,甚至连他们的亲属都给杀了,杀到所有百姓不敢再造反为止。”

朱纯臣给出一个理由,满朝文武皆惊,看向朱纯臣的眼神跟看疯子一样。

“成国公,你说的倒是简单,你有没有考虑过,此举会激起更大的民变呢?到时候朝廷又该如何处置。”

“那又如何?”

成国公冷笑:“我大明有两百多万的大军,会惧怕区区数千难民聚起来的民变?”

“陛下,臣以为成国公之法能以绝后患。”

阳武侯薛濂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并解释道:“陕西有八百万人口,即便只有一成人口受灾,一人一天一斤口粮,一天都得八十万斤,折合近六千石,一个月就是十八万石,

到明年粮食有收成,至少还得八九个月,即便缩减到每人每日半斤,这么多粮食,我们根本就无法满足。”

薛濂之后又有数名勋贵站了出来,同意成国公的提议。

“你、你……你们枉为人子。”

户部尚书郭允厚气的脸色涨红,指着朱纯臣的手指直哆嗦。

跪倒在地上,声音颤抖的呼喊着:“陛下、陛下,千万不可呀,成国公这是要将我大明推向无底深渊呀,那是我大明的子民呀……陛下!”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声音之悲切、绝望,让人闻之落泪。

“郭爱卿,你先起来!”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的提议?”

“施凤来,你是内阁辅臣,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脸色有些凄苦:“陛下,臣……”

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语气急促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大胆!”

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李若涟,你可知朝会时,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

崇祯也是眉头一皱,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若不是有重大事情,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

“李若涟,你说!”

“陛下,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大肆批判朝政,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还说……”

“但说无妨!”

“还说陛下昏庸,自毁长城,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以后谁还敢纳谏……”

李若涟复述完后,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这么说陛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崇祯猛然站了起来,走到九层品台边缘,盯着李若涟:“可查清是哪些人?”

“陛下,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秀才。”

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眼中若有所思。

崇祯双眼眯了一下,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

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从秀才开始,可以免服兵役、免缴公粮、用婢女、法律优待、穿衣服方面有特权、避免下跪。

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但还是有优待。

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也不能用刑法,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

“李若涟,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若是敢反抗者,杀无赦!”

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

随即看向群臣:“走吧,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咱们出去透透气!”

“陛下,您要去国子监?”

成国公惊呼道:“陛下,宫外不安全,这……”

“这什么?”

崇祯豁然转身,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在这北京城之中,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

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成国公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

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新乐侯、武定侯,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

两人应声离去,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用龙撵就行。”

等了半刻钟后,抬脚便出了殿门,众大臣对视了一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是人精,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

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

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皇帝正在怒头上,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

“闪开,都闪开!”

李若涟得到命令,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