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权谋盛世全文完结

大明:权谋盛世全文完结

龙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权谋盛世》,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沈渊李良,文章原创作者为“龙渊”,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桩会的这些穷苦汉子、府衙的大门口、再加上现在这样的时机,这些因素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沈渊他需要何等的心机和狠辣,才能做到这一步?他又是如何巧舌如簧地说动了桩会这帮人,并且刚刚还一举击破了刘征县令那阴毒的一招离间计……这还是自己那个糊涂儿子吗?沈玉亭被人解开了绑绳,心潮澎湃地朝着自己的儿子走去。同时桩会的焦六爷一听刘征县令说要给钱,还点到了他的名字......

主角:沈渊李良   更新:2024-01-18 18:1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渊李良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权谋盛世全文完结》,由网络作家“龙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权谋盛世》,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沈渊李良,文章原创作者为“龙渊”,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桩会的这些穷苦汉子、府衙的大门口、再加上现在这样的时机,这些因素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沈渊他需要何等的心机和狠辣,才能做到这一步?他又是如何巧舌如簧地说动了桩会这帮人,并且刚刚还一举击破了刘征县令那阴毒的一招离间计……这还是自己那个糊涂儿子吗?沈玉亭被人解开了绑绳,心潮澎湃地朝着自己的儿子走去。同时桩会的焦六爷一听刘征县令说要给钱,还点到了他的名字......

《大明:权谋盛世全文完结》精彩片段


此时的知府衙门里,气氛也是极为凝重,外边一千多个黑衣汉子正堵着门呢!

扬州知府林远大人听门房过来报告说,门外都是江都县的人,跟什么修河银子有关,林远大人不由得暗自咬了咬牙。

那个刚上任的刘征屁股还没坐稳,就给我弄出了这么大一麻烦!

不过门房说,江都两个县令已经到了门口,林远心道:这样看来,事情大概还有转圜的余地吧?

正在这时,他府中一位管事殷勤地说道:“府尊大人,要不小的出去问问,看外面到底出了什么事?”

“拉下去掌嘴。”

林远大人这句话,立刻吓了屋子里的众人一跳!

不过家丁还是把刚才说话的那位管事架了出去,堂前就传来了一阵“噼里啪啦”竹板扇耳光的声音。

“现在出去问?问清楚了对我有什么好处?”知府林远脸色阴沉地道:“我特么现在装糊涂还装不过来呢,你个蠢猪!”

……

这时的府衙门外,眼看着沈渊已经走到了门口,眼前就是府衙的台阶。

听到背后黄师爷在喊自己,沈渊手提斧头缓缓回过头……就在这一瞬间,他的目光和那位刘征县令对在了一起。

沈渊根本没去管那个黄师爷,他也不配做自己的对手。这时的刘征县令看到沈渊的眼神,当时就把他吓得身子往后一闪!

只见此时的沈渊脸上怒气勃发,一双剑眉竖得老高,眼睛里血贯瞳仁,一片血红!

一见他的样子刘县令就知道要遭,这一路上他事先准备好的说辞,竟然一瞬间全都没用了。

这位刘县令原本打算见到沈渊时先来个以大压小,发上一通官威。然后他再往沈渊的头上扣一个聚众喧闹,意图谋反的帽子。

之后他再用沈渊他爹的性命加以威胁,或许事态就能重新回到他的控制之内……可是现在的沈渊,明显带着极度暴怒的情绪!

看他的样子,即便是不刺激这家伙都要发狂了,他现在是铁了心要到府衙去告状,甚至是煽动河工直接冲进官府,威胁他还有啥用?

刘征县令的心里一阵紧张,与此同时,他身边的唐利县令却在暗自跺脚懊悔。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这死小子跟他爹一起抓来了,怎么会有现在这么多麻烦事!

就在这时,两位县令看到沈渊一语不发地回过头朝着府衙大门,高举斧头大声喊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天我要……”

“慢着!”

刘征县令看到这样的情景,知道再任凭沈渊说下去,事情就要无法挽回。他连忙大声出言道:“我现在就把你爹放了,咱有事好商量!”

随即刘征就看到沈渊站住了脚步,向他回过头来。刘征的心里立刻就是一阵窃喜:事情到了现在,他这边似乎又有了一丝转机!

而此刻的沈渊心里却在暗自冷笑:这家伙居然到现在,还在玩这样的小伎俩!不过这对我有用吗?

沈渊的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现在跟刘征谈判时,把释放他爹放在了第一位,那些河工的气势马上就会跌落下来。

所以刘征刚才的话,是为了离间他和这些河工之间的关系。只要人心一散,到时人再多也是一盘散沙,当他煽动不起那些河工的情绪时,他们这边就彻底败了。

反过来说,只要河工拿到了工钱,那么他爹沈玉亭的罪名也就完全不能成立。到时候沈玉亭自然会被释放,所以刚才刘征这条毒计才一出口,就被沈渊看得清清楚楚!

“你不让我告状也行,现在就把河工兄弟们的银子给了!”这时的沈渊回过头,大声向刘征说道:

“我告诉你,这可是一千多条人命!我父子俩的性命又何足道哉?”

“要是没有了这笔银子,这些河工兄弟们怕是有一半要家破人亡……你们说!这笔救命钱,咱要不要?”

“要!”

在这一瞬间,只听长街上千余人齐声怒吼,如同惊雷轰响!

这一嗓子顿时吓得刘征和身边的唐利县令,从头到脚的一抖!

在场的河工见到这样的情形,个个都是心潮激荡。人家沈渊父子俩的命都不要了,就为了给他们这一千多人要回工钱。这时要是自己连一声都不敢吭,那还算人吗?

当一千多人齐声喊出来的这一刻,沈渊这边大势已成,两个县令已是再无还手之力。

他们见到这些河工同仇敌忾,沈渊有一呼百应之势。要是稍一不慎,扬州府衙就要遭殃,他们俩的仕途也将就此灰飞烟灭!

想到这里,刘征毫不犹豫地大声喊道:“我给钱,现在就给!先把沈玉亭放了……那个桩会的焦六来了没有?”

听到这句话,沈渊的老爹沈玉亭嘴里带着颤音儿,长长地松了口气!

……

刚才这一幕,他可是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他也能猜出个大概。

在这一刻沈玉亭的心里犹如浪潮翻滚,又是喜悦又是震惊,还觉得难以置信!

自己这个儿子一向是贪玩糊涂,活活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可是今天他怎么变得这么厉害?

看儿子的头上还裹着带血的纱布,显然是刚一苏醒就过来营救自己了。而且这小子竟然准确地抓到了两个县令的软肋,行动时简直像雷轰电闪一般坚决!

桩会的这些穷苦汉子、府衙的大门口、再加上现在这样的时机,这些因素被他利用得淋漓尽致。沈渊他需要何等的心机和狠辣,才能做到这一步?

他又是如何巧舌如簧地说动了桩会这帮人,并且刚刚还一举击破了刘征县令那阴毒的一招离间计……这还是自己那个糊涂儿子吗?

沈玉亭被人解开了绑绳,心潮澎湃地朝着自己的儿子走去。

同时桩会的焦六爷一听刘征县令说要给钱,还点到了他的名字,连忙从一群黑衣汉子的中间往外挤……

可是他一抬头,就看到了沈渊的眼神!

这一瞬间,沈渊的目光凌厉地一闪,把这位千人帮会的帮主,威望深重的焦六爷看得顿时停了下来。

沈渊看过来的这一眼,眉宇间带着严重的警告。焦六爷一楞神,把这件事往深里一想,立刻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可不是吗?他要是现在站出来的话,以后再想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摘出来,那就难了!


虽然到最后沈玉亭也没收下这些钱,不过焦六爷倒是因此,对沈家的这两位越发的尊重了。这也是沈渊有事的时候,首先想到要他来帮忙的原因。

最初时沈渊心里就算计着,这次帮王爷找闺女,如果要是没找到也就罢了。

一旦要是找到了,桩会的兄弟们还帮了忙。到时他正好借机跟王爷提一句,说这帮修河的兄弟们也立下过功劳。

这样一来,桩会虽然得罪了江都县令,但是有机会从此跟王府攀上关系。让崇王欠他们一个人情,对这些贫苦的河工一定会有好处!

可是沈渊却没想到,这位焦六爷一听说沈渊有事,想要借用桩会的力量。他生怕派过去的兄弟办事不明白,于是索性自己到王府门前等着来了……这位焦先生倒也真是个义气深重的汉子!

等到沈渊急切地跟焦六爷说,要他的兄弟们出去打听,帮他找一条好用的猎狗时。

焦六爷愣了一下,随即惊愕地说道:“小沈先生,您要是说找狗,这一时之间我倒是没有眉目。”

“可要是鼻子好用、跟狗差不多那样的人,我倒是有一个!”

“啊?”沈渊听见这话他也愣住了,怎么这世上,居然还有人比狗鼻子还好使不成?

……

事实证明还真有这样的人,据焦六爷说,他们桩会里就有一位。

这个人叫吴六,因为鼻子出奇的好使,所以索性被大家称为吴六狗。在每次桩会修河堤时,这个吴六狗都负担着一件极为重要的任务。

要知道古代根本没有天气预报,修河的这帮河工对于上游的水文情况也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这帮河工干活的时候,如果正好遇到上游突降暴雨,河水突然暴涨。那些在河道中打桩的兄弟们,就会瞬间被突然而至的洪峰卷走。

其实“桩会”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他们在修河时,通常要在河水中密密地打上木桩,然后再把竹席插到木桩上游那一边,这样竹席才能起到阻拦河水的作用。

之后河水流势变得稍稍缓慢下来,他们才能在竹席的另一边扔下石头沙袋,修筑河堤。正因为修河堤时最危险的就是打桩,所以这些河工组织才被称之为“桩会”。

而这位吴六狗要做的,就是跑到上游十几里外,不住地嗅探风声。

因为他的鼻子极其灵敏,能够闻到风中蕴含的水汽。这样就可以在洪峰到来前、或是上游突降暴雨时,及时给下游的兄弟发出预警。

据说凭借他的一手绝活,历年来吴六狗可是在洪峰下救了不少兄弟的性命!

“他鼻子真有这么灵?”这时的沈渊眼看着焦六爷派人出去找吴六狗,他还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就这么说吧,”只见焦六爷自信满满地说道:“我有一个瓷杯,好几年前小孩子不懂事,拿它装过一回韭菜花。”

“结果都过了三年了,有一回吴六狗上我家去。他一边儿喝茶还一边儿念叨着:这茶水里,怎么一股韭菜花味儿呢?”

听到这话,沈渊顿时就笑了。

韭菜花就是韭菜开的一种白色小花,这些花摘下来以后和盐捣碎在一起,会形成一种奇异的香味,在江浙一带是有名的调料。

这种调料虽然味道浓烈,经久不散。但是那只瓷杯在用过三年之后,还是被吴六狗闻出了味道,就足以证明此人的嗅觉果然不同凡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