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红楼之公子逍遥完整作品

红楼之公子逍遥完整作品

暗黑沉沦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红楼之公子逍遥》,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珏秦可卿,作者“暗黑沉沦”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贾琏的声音中满是恼火。“呵,休书?你可曾问过老太太,你可曾问过我王家?”王熙凤冷笑,丝毫不为所动。“你我不合,干祖母何事?”贾琏冷笑,“你当真以为我不敢休你不成?”“我未曾犯七出之条,你又凭何休我!”古代休妻也是有条件的,所谓七出便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贾琏嗤道:“你当真不知么?你所犯者,......

主角:贾珏秦可卿   更新:2024-02-19 12: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珏秦可卿的现代都市小说《红楼之公子逍遥完整作品》,由网络作家“暗黑沉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红楼之公子逍遥》,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珏秦可卿,作者“暗黑沉沦”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贾琏的声音中满是恼火。“呵,休书?你可曾问过老太太,你可曾问过我王家?”王熙凤冷笑,丝毫不为所动。“你我不合,干祖母何事?”贾琏冷笑,“你当真以为我不敢休你不成?”“我未曾犯七出之条,你又凭何休我!”古代休妻也是有条件的,所谓七出便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贾琏嗤道:“你当真不知么?你所犯者,......

《红楼之公子逍遥完整作品》精彩片段


“这……还是日后再说吧。”王熙凤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要治疗就需要贾珏帮她推血过宫,这让她有些难以接受,毕竟,男女授受不亲。

贾珏看了她一眼,正想继续说话,却忽然听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珏弟在么?”

听到这个声音,王熙凤和平儿的面色都是一变,因为发声的,却是贾琏。

贾珏看了看王熙凤,见她俏脸含霜,不由轻轻摇头,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僵了。

他走到门口,果然见到贾琏正站在门外。

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贾琏这才说明来意,他果然是来找王熙凤的。

贾珏询问了一下王熙凤,征得了她的同意,安排他们见了面。

为了避嫌,他却是带着两个丫鬟出去溜达了。

只是,他没想到想到的是,在他离开后,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预料。

贾琏和王熙凤没说几句,便争吵了起来,而原因,自然是贾琏向王熙凤要银子,而王熙凤不给。

“你且听好了,今儿你要是不给我银子,休怪我一纸休书休了你!”贾琏的声音中满是恼火。

“呵,休书?你可曾问过老太太,你可曾问过我王家?”王熙凤冷笑,丝毫不为所动。

“你我不合,干祖母何事?”贾琏冷笑,“你当真以为我不敢休你不成?”

“我未曾犯七出之条,你又凭何休我!”

古代休妻也是有条件的,所谓七出便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贾琏嗤道:“你当真不知么?你所犯者,其一,无子,其二,恶疾,其三,淫佚!”

“放你娘的屁!我王熙凤站得直行得正,何来淫佚之说!”王熙凤大怒。

“呵,急了?你与蓉哥儿眉来眼去,此事东西两府皆知,你和宝玉不清不楚,下人谁人不晓?你还装什么?说不得早就尝过他们的滋味了吧。”贾琏冷哼。

“你!”王熙凤怒极恨极,只觉心头剧痛,下一瞬,却是一口鲜血直接吐了出来,整个人无力的瘫倒在了地上。

“呸!装得倒挺像!”贾琏见王熙凤如此,也是慌了,冷哼一声之后,快步离开了现场。

平儿连忙去扶王熙凤,却是见她身下血流如注。

她的眼神缩了缩,哭喊了起来:“奶奶,奶奶血山崩了!”

王熙凤房外,一众女眷焦急的汇聚在这里,紧张而又焦急的等待着。

她出事之后,被转移到了这里,并请了女大夫前来医治,而这个消息也飞快的传遍了整个贾府,一众女眷们都来了。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贾母以拐杖杵了杵地面,抹着眼泪叹息道。

原本和忠顺王府文斗的事已经够让她烦心的了,谁知道王熙凤竟然又出现了这样的事,这让她很是心痛,尤其是贾母对她还十分喜欢。

众女闻言都默然无语,面带哀伤,王熙凤八面玲珑,她们都很是喜欢,此时听闻了她血山崩的消息,都是心头难受,而且还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毕竟这种病,是只有女子才会有的。

“琏哥儿人呢?”王夫人面沉似水的问道,王熙凤是她的侄女儿,如今落得如此下场,这等同于狠狠扇了她的脸。

平儿垂泪道:“二爷和奶奶争吵了之后,便离去了,我派了小厮去寻他,到此时还没音讯。”

“哼!亏他还是个爷儿们!”王夫人冷哼。

邢夫人皱了皱眉,回道:“爷儿们有爷儿们的事,总不能天天厮混在脂粉堆里。”

她这既是为贾琏辩护,又是在暗讽贾宝玉。


王夫人脸色又怎能不黑,周瑞家的是她的陪房,是她的心腹,如今却在如此众目睽睽之下被贾母“流放”了,等同于在她的脸上狠狠扇了巴掌,叫她失了体面,她又怎能不气,又怎能舒服?

可她毕竟只是儿媳,根本没有办法在明面上与贾母抗争,孝道大于天,这也牢牢的束缚着她。

这种郁闷的感觉简直让她快要吐血。

贾母扫了周瑞家的一眼,随后又向贾珏说道:“珏哥儿,你和丫头的月例都会给你,你缺什么,回头自行采买便是。”

贾珏轻轻一笑,躬身行礼:“谨遵祖母之命,若无他事,孙儿这便告退了。”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且慢,昨儿是蓉哥儿大婚的日子,你这做叔叔的,不去喝喜酒也就罢了,怎的连侄媳妇也不见见?”贾母笑了一句,指了指秦可卿,“这便是你的侄媳妇秦氏,亏得适才秦氏还念叨着你这叔叔。”

秦可卿闻言心头一跳,连忙站起身来,朝贾珏屈膝行礼:“秦氏,见过叔叔。”

贾珏抬手虚扶:“皆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秦可卿应了一声,直起身子,抬头看了贾珏一眼,见他那俊逸出尘的模样,面上忍不住一红,轻轻应了一声,又立刻低下头去。

贾珏略带歉然的说道:“日前错过了你的大婚之喜,也不曾备下贺礼,倒是失礼了。”

“叔叔不必介怀,无妨的。”秦可卿连忙说道。

贾珏想了想:“我身无长物,倒也不好送什么物件,倒不如,作一首词,充作贺礼吧。”

众女闻言都是满脸的好奇,她们都没想到贾珏还会作词。

不过,也仅限于好奇罢了,倒是没人指望贾珏能作出多么惊艳的诗词来。

秦可卿连忙说道:“那便有劳叔叔了。”

贾珏沉吟了一下,又道:“蓉哥儿大婚,又恰逢七巧将至,便以此为题吧。”

七巧,就是七夕节。

众女闻言自是纷纷点头,两者皆与爱情有关,这是女儿家天生就感兴趣的题材。

贾珏来回走动了几步,随后缓缓吟道:“《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众女原本还有些不以为然,但在听到这两句之后,却是齐齐瞪大了眼睛,露出惊讶的神色来。

林黛玉低吟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心上人在一起,为迢迢银汉所阻。这一句竟是这般传神。”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只此一面,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这等情景倒是叫人动容。”薛宝钗也喃喃说道。

其他姑娘都是细细的品味着这首词中的意味。

贾珏又来回走动了几步,看着秦可卿吟道: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听到这两句,全场皆惊,所有人都用震撼的目光看着贾珏,不光是一众姑娘,就连倒在地上的周瑞家的也被震撼到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多么美好的句子,多么坚贞的爱情!

哪怕分隔两地,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一众姑娘们的眼神中满是感动和憧憬,既为这美好的感情,而憧憬自己将来也能遇到如此真挚的感情。

哪怕是贾母,也是满心的感动,她虽和贾代善天人永隔,可这份感情却始终没有变过。

厅中瞬间安静了下来,直到许久之后,林黛玉才低声叹道:

“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此‘两情若是久长’二句,最是动人。珏三哥之才,教人叹服。”

薛宝钗也点头赞道:“世人咏七巧,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珏兄弟此词,怕是古往今来咏七巧的绝顶之作,珏兄弟大才。”

而作为书香门第出身的李纨也评道:

“全词哀乐交织,融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用情深挚,立意高远,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此等佳作,当是难能可贵。”

贾探春也是叹道:“世人咏七巧,虽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之念,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珏三哥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常人难及。”

王熙凤轻笑着说道:“我虽大字不识一箩筐,却也知道,这首词儿是极好的。因为,我竟也听懂了。看来,咱们府上要出一个了不得的文华种子呢。”

她大字不识几个,也不懂诗词,此时竟然能听懂,这足以说明这首词的优秀。

贾宝玉听着一众姐妹夸赞贾珏,心里好生羡慕,他也想作一首来让一众姐妹们赞扬他,只可惜,任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任何好的句子,更想不到比这首词还要高远的立意,这直让他颓然不已。

即便是寻常不怎么说话的贾迎春,此时也是忍不住叹道:

“立意深远,超凡脱俗,珏弟弟这词儿,作的是真真好的。”

而全场之中,震撼最深的,却是秦可卿。

她愣在原地,眼神中满是复杂和感动。

贾珏最后这几句,是看着她念的。他这是在借着词儿来想要表露心迹啊!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不是他们最好的写照吗?

一想到这些,她就心乱如麻,慌乱至极,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贾珏。

好一会之后,众人这才从愣神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当她们以各种好奇,惊叹,敬佩的目光看向贾珏时,却发现,他已不在原地了,她们连忙向门外望去,却只看到了一个潇洒出尘的背影。


贾宝玉确实是该心碎的,心有灵犀这个词他虽然没听过,可“灵犀”是什么,他还是知道的,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贯穿两端,感应灵敏,所以称为“灵犀”。


两人心中互有灵犀,这岂不是说两人心意相通?

他们两个“灵犀”了,那自己可怎么办?

看到贾宝玉那失落的模样,贾珏摇头轻笑。

事实上,以他现在的素质和反应,和谁搭配都会有不俗的效果,什么心有灵犀之语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不过众人不明就里,还真的以为两人心有灵犀呢。

甚至就连林黛玉都有些当真了。

游戏继续,仿佛是为了测试贾珏和林黛玉到底是不是心有灵犀一般,李纨特地重新出了一份更难的题目。

然而,贾珏和林黛玉两人,倒是真的轻而易举的猜了上来。

这让众女看向两人的目光中多了几许深意。

而林黛玉看着贾珏的眼神中也多出了一些东西。

这让贾宝玉面如土色,他似乎感觉林妹妹正在渐渐离他远去。

除了这个插曲之外,整个氛围倒是极好,热闹有趣儿,人人都可参与。

在玩闹之中,时间渐渐接近了傍晚,贾珏正要安排晚饭,却忽见有个婆子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禀报道:

“三爷,不好了。外头来了一帮子差役,说要拿琏二奶奶呢。”

有官府的衙役要捉拿王熙凤?

众人齐齐变色。

“发生了何事?”贾珏立刻问道。

“说是琏二奶奶放账害死了人。”婆子答道。

啊!

众女都是惊呼了一声,看向了王熙凤。

而在众人的目光中,王熙凤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起来。

她手里管着贾府上至老太太下至丫鬟小厮们的月例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银钱,对于这些银钱,她自然是不敢动的,但她却想到了另外一个来钱的方法,便是将这些银子以高利贷的形式放出去,赚取利息,借鸡生蛋。一年下来,倒也能赚上千两银子。

贾珏看了她一眼,皱了皱眉头。

昨天他刚刚落了忠顺王府的面皮,今天王熙凤就放高利贷害死了人,这事也来的太巧了。

“无妨,我且去瞧瞧。”贾珏向众女说了一声,来到了前厅。

来到前厅之后,他却是看到贾母,王夫人,贾琏,贾政都在,厅门口还站着数名衙役。

此时,贾政正在和一个捕头说话。

“这其中怕是有什么误会,还请捕头回禀的楚大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贾政向捕头说道,神色有些不快。

那捕头向贾政拱了拱手:“贾大人还请海涵,人命官司不容耽搁,楚大人严令,今日必须要将贾王氏带到。”

贾王氏,指的就是王熙凤。

楚大人则是指宛平县的县令,楚文。

捕头却是根本不买贾政的账。

贾政脸色阴沉,什么时候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也敢欺到贾家头上了。

“此事牵扯到我贾家的女眷,不知可有证据?”贾母向那捕头问道。

捕头看了她一眼,说道:“老太君容禀,此时有物证罹难者遗书及人证来王家的,人证物证皆指认贾王氏,人命关天,非同儿戏,是以楚大人深思熟虑之后,这才命小人前来拿贾王氏归案。”

来王家的,是王熙凤的陪房,负责帮王熙凤处理放贷的事情。

几人闻言深深皱眉,人证物证俱在,形势对王熙凤很不利。

王夫人扫了他一眼,淡淡说道:“你且回去禀报,就说此事子虚乌有,我王家之女,并未做任何不法之事。”

面对县衙的拘捕,她再一次抬出了王家的名头,在她看来,县衙见听了王家的名号,自然知难而退。

谁知,话音出口之后,捕头便冷笑道:“是非曲直岂是你一言可决?若真如此,还要官府作甚,便请夫人去断案吧。”

“你!”王夫人大怒,“放肆!”

捕头不屑的嗤了一声,根本不理她,只是向贾政说道:“还请贾大人将贾王氏请出,楚大人正在等候!”

“那便让他等着吧。”王夫人冷声道。

捕头冷冷望着她:“夫人难不成要拒捕?王候犯法尚与庶民同罪,贾王氏不过一民女,凭何逍遥法外!只因她姓王么?你王家贾家比王法还大吗?”

这句话却是让场中几人齐齐变色,这顶帽子实在太大,无论是贾家还是王家都承担不起。

王夫人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

见她不答话,捕头喝道:“既然诸位多有不便,那我便自行去请!来人,将贾王氏请来!”

门口的那些衙役闻言大喝了一声,就要向里闯去。

贾珏正要说话,身后却是响起了一个声音:“不必劳烦,我来了。”

他向后看去,却见王熙凤面色惨白的走了过来。

她先是向贾母行了礼,又深深的看了贾珏一眼,然后向捕头淡淡的说道:“我便是贾王氏,我随你们去。”

她的声音无悲无喜,平淡如水,却是让几人心头大震,因为他们都听出了,其中包含着死志。

是的,王熙凤此时确实想到了死。

原因却是,名节。

此时对女子的名节极为看重,一旦被认为失了节,那可就成为了罪人一般。

之前王熙凤生病被贾珏所救,就因为名节问题产生了争执,可那毕竟是小范围的,而且是治病救人,再加上平儿和大夫都在,所以倒也问题不大。

可一旦王熙凤上了堂,甚至是进了牢房,可就不一样了。

她是嫌犯,是被告,上了堂可能要挨板子,而挨板子,是要脱下裤子的。

在大庭广众的公堂上,在衙役和围观百姓的注目下,要她脱衣,就是在逼死她。

因此,在她答应跟衙役走的那一刻,她心里已经是存了死志。

贾母闻言老泪纵横。

贾政神色黯然,他此时也明白了过来,对方定然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故意如此的,他若是敢故意阻拦,那就落入了对方的陷阱之中,妨碍公务,无视法律,包庇犯人等一连串名头落下来,贾家会有巨大的麻烦。

若是不加阻拦,那就是坐视王熙凤受屈辱而死。

诚然,贾家虽然在朝堂上也有势力,可现在去寻人,怕已经是来不及了。

这是对方的阳谋!

进退两难之间,他已是乱了方寸。

至于贾琏,他却是如同雕塑一般站着,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此时的他,巴不得王熙凤去死,这样他也好将外室扶正。

“拿下!”捕头见状嘴角微微翘起,向身后的衙役说道。

那些衙役应了一声,就要朝王熙凤扑去。

而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喝道:

“住手!谁敢动她!”



众人循声望去,却见一个身影走了进来,他俊秀绝伦,飘逸出尘,仿若谪仙一般。


正是贾珏。

看到他,众人神态各异,有的嘲讽,有的鄙夷,有的嫉妒,有的羡慕。

顶着众人各色的目光,贾珏走进了场中,他来到刚才说话的人面前,扔出了一个荷包:

“一千两,我买贾珏胜。”

众人齐齐一惊,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一千两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他还敢一注就押一千两。

那人顿时就懵了,他原本只想取笑贾珏一番,顺便讨好一下阮清,哪里是真的要坐庄了。

可现在贾珏却真的出现了,而且还要下注,他哪里敢接。

“这,这个,一千两,实在是……”他支支吾吾的想要拒绝。

众人见状纷纷开口:

“别打退堂鼓啊!他想要给你白送银子,你又为何不接?”

“就是,莫非你以为阮师兄会输给他不成?”

“白送的银子都不要,你还是个爷儿们吗?”

……

在众人的声音中,那人面色满是紧张:“你们说得轻巧,万一,万一他赢了,我可要赔十万两银子啊!你们谁敢接便来接吧。”

贾珏的赔率是一赔百,要是他赢了,这一千两转瞬之间就变成了十万两。

十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荣宁二府都是国公,将他们所有的俸禄,土地收租,人情孝敬等等的绑在一起,一年也不过这么多总收入,甚至还不到。

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少人面面相觑,十万两的确太多了。

可就在此时,阮清却是起身走到他身前,拿过那荷包,向贾珏淡淡开口:

“这局我接了,你若赢我,十万两银子如数奉上。”

哄!

这话一出口,全场齐齐激动的高呼了起来。

阮清竟然接下了这个赌注!

“天呐,阮师兄竟然接了,那岂非说明,他必胜?”

“呵,要我说啊,你们也太胆小了,白送银子的事,师兄自然不会拒绝。”

“嘿,你们可不懂了吧,阮师兄家中可是江南巨富,他可不缺银子,他接下这局,只是不想弱了气势罢了。”

“哈哈,我倒是想瞧瞧,贾珏输了比试,又输了银子的模样。”

“是极,是极,英雄所见略同。那场面想必极为精彩。”

……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贾珏淡淡笑了笑,朝他拱了拱手,真诚的道:

“如此,便多谢阮师兄高义了。”

阮清看了他一眼,淡然道:“少年得志,难免轻浮。贾师弟日后当谨言慎行,多读书,少说话,莫要丢了我们国子监的体面。”

这话一出口,许多人都笑了起来,看着贾珏的眼神中满是戏谑,阮清这是借着这机会教训他。

贾珏闻言并没有动怒,只是淡淡的扫了他一眼:“明日还请师兄备好银子。”

说完却是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众人都露出了不屑的眼神。“大言不惭”、“狂妄”、“无知”、“可笑”之语不断出现。

阮清的嘴角有噙着一丝轻蔑的笑意,对于准备银一事,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他可能输吗?

……

因为“十万两”赌局的主推,两人这场比试以星火燎原之势,点燃了整个国子监。

即便是最深居简出,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虫也被惊动了,整个国子监,上至祭酒司业,下至学生杂役,都 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件事上。

在他们一致的期盼中,时间很快便来到了比试这天。

比试的现场选在了国子监最大广场上。

广场的中央放着两套桌椅,桌上放着笔墨纸砚,这就是贾珏和阮清的考试之处。

而在桌椅的前方,却是放着一排数张长案,这里就是孙义,楚勋,刘洋以及那九位饱学之士的坐位。

贾珏与阮清,将在他们的眼前,众目睽睽之下完成这次考试。

他们组成了今天这场比试的核心,而在核心之外,却都是开放之地,国子监的学生们可以任意观看两人的比试。

当然,他们和贾珏阮清两人隔开了一些距离,说的话基本干扰不到两人。

上午,距离比试还有半个时辰之时,这广场上就已经围满了人。

他们聚在一起,三三两两的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比试,以及那十万两银子的赌局。

当然,他们基本都是看好阮清的,毕竟他成名已久,在国子监属于风云人物,许多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都认为,阮清的水平,当在二甲之列。

所谓二甲,指的是二甲进士。

殿试之后,会对考生做最后的排名,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个档次。

一甲就是只有三人,便是通常所说的:状元,榜眼,探花。随后便是二甲、三甲进士了。

二甲进士,已经算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荣誉了。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时间很快来到了辰时。

孙义,楚勋,刘洋并着九名国子监大儒进入了广场中。

“拜见诸位老师!”整个广场上的学生齐齐躬身行礼,语气诚挚。

尊师重道,这是这个时代的美德。

孙义等人刚来到座位上坐下,有一人也紧随其后,来到了会场之中,正是阮清。

而最后才来的,却是贾珏。

看到贾珏那飘逸出尘的模样,众人的目光中夹杂着各种情绪,羡慕,嫉妒,惊讶,当然,最多的还是嘲笑与不屑。

当阮清和孙义都来到了座位上之后,孙义站起身来,向众人说了话。

意思大概就是阮清和贾珏都是难得的人才,他们因故未能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所以需要进行录遗,可录遗名额有限,只能先考过一次,确定参与录遗的人员。

希望阮清和贾珏两人,能发扬公正公平的作风,考出风格,考出态度。

场面话说完,孙义向两人分发了试卷。

而同时的,广场的另一端,也向围观的众人公布了考题。

一众学生们连忙围拢了上去,观看着考题。

可真当他们看到考题的时候,却是齐齐睁大了眼睛,满脸的懵逼:

这考题上的字儿他们每一个都认识,可为何当它们排列在一起,组成了考题之后,他们却竟然都不认识了?

这真是考题而不是天书?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