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全集小说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全集小说

糖炒桂圆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糖炒桂圆”创作的《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大声赞叹道:“这茶可真是不错,喝起来醇厚甘甜、回味无穷,一会儿我也去买一些。”“我也来尝尝。”“哈哈,今天我老宋有口福了。”几个官员品尝了这茶,纷纷赞不绝口。“徐大人啊,这茶叶是在城南买的?”“对。”徐达微微一笑,看着一群颇有兴致的众位官员,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韭菜。“各位同僚啊,这茶叶是我花大价钱在......

主角:朱元璋朱拓   更新:2024-02-09 22: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拓的现代都市小说《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全集小说》,由网络作家“糖炒桂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糖炒桂圆”创作的《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大声赞叹道:“这茶可真是不错,喝起来醇厚甘甜、回味无穷,一会儿我也去买一些。”“我也来尝尝。”“哈哈,今天我老宋有口福了。”几个官员品尝了这茶,纷纷赞不绝口。“徐大人啊,这茶叶是在城南买的?”“对。”徐达微微一笑,看着一群颇有兴致的众位官员,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韭菜。“各位同僚啊,这茶叶是我花大价钱在......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全集小说》精彩片段


既然在岭南寻得良策,第二天清晨,朱元璋三人马不停蹄赶回京城。

前后不过二十余天,并未引起别人的注意。

徐达按照朱拓的赈灾方针,火速赶往了濠州,到了濠州后,因地制宜完善了诸多赈灾措施细节,然后有条不紊的实施。

事实证明,只要赈灾的措施得当,那些灾民就不会闹事。

而由于抬高了粮价,外地的粮商闻着味,源源不断将粮食运到濠州,希望在濠州大赚一笔。

谁料到,本来已经升高的粮价由于粮食太多,竟然出现了下降趋势。

有些谨慎的粮商担心粮食砸到自己手中,为了止损,开始疯狂降价抛售粮食。

只要有一个粮商降价,其余粮商只能也跟着降价。

有粮商想把粮食拉到外地。

这个时候,朝廷的命令下来了,粮食凡是运出濠州者,收取五成的重税,违令者,查抄家产。

这下粮商们惊呆了,只能把粮食抛到濠州。

大规模抛售粮食的后果就是……粮食变成了白菜价。

受灾的百姓们终于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那些灾民在买粮食时,都会大声称赞道:“大善人啊,你们真是大善人啊。”

听着称赞声,粮商们欲哭无泪,心里把朝廷骂了好几遍。

本来想靠着灾荒赚一笔银子,谁知全砸进去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不顾文武百官反对,御驾亲临濠州,在百姓士绅面前,大声说道:“此次濠州旱灾蝗灾,朕在此保证,不让任何一位百姓吃不上饭。另外,这蝗虫啊,它是能吃的,不信朕吃给你们看。”

百姓们和官吏们都惊呆了。

这蝗灾乃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当今天子竟然……

朱元璋脸色肃穆,在文武百官和百姓面前,拿起一只被炸的金黄的蝗虫,然后吃了下去。

味道竟然还不错,酥脆可口……

朱元璋连吃了好几只蝗虫,接着喊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朕今日吃蝗虫,若降下天罚,朕愿一力担之,勿让朕之子民受苦。”

“朕相信,只要朝廷和百姓上下一心,同舟共济,此次灾荒定能安然度过!”

百姓们听到这些话,一个个眼眶湿润,大声道:“陛下圣明!”

听着如波浪般汹涌的喊声,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民心所向,大概就是这样了。

这一刻,伟大的洪武皇帝无疑是最圣明的。

“这竖子的办法还挺好用。”回到宫中,朱元璋不由的感慨道。

“肃王殿下聪慧。”

“对了,徐爱卿啊,去岭南买的东西也要处理一下,找人在京城租个铺子,就像朱拓说的那样,把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全卖了。”

“这件事全权交给你来负责,但是不能让外人知道。”

自大明建国以来,朝廷绝对不会下场做生意,由于这是第一次,所以朱元璋也不愿让外人知晓。

“那些东西定什么价格?”徐达问道。

“翻三倍。”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说道:“但是包装要尽量精美一些,就像那茶叶,弄一些精美的罐子装起来,让人看起来就物有所值。”

徐达心中一惊,翻三倍,陛下还真是敢开口啊。

比他儿子朱拓的心还黑。

真不愧是皇帝。

徐达办事还是很牢靠的,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找好位置装修好了铺面。

位置极好,属于京城富人云集之处。

牌匾明晃晃的挂在了上面,省去了其他一切繁杂的流程。

次日早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鎏金龙椅上,望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一条条政事有条不紊的商议解决。

等到政事处理完后,早朝也快结束了。

这时朱元璋拿起桌子上的茶盅抿了一口,露出舒适的表情,笑着道:“徐爱卿啊,你送朕的茶水不错,真是有心了。”

作为“托”的徐达赶忙道:“陛下,这茶可是非常稀有的,喝起来入口甘甜、香味悠长,长时间饮用可精神倍增,体力充沛。”

“哦,这茶的好处这么多?”朱元璋笑了笑,说道:“那朕也不能一个人独享啊,徐爱卿,退朝后,给六部的官员都送一些。”

徐达面露难色:“陛下,不是我不想送,实在是这茶太珍贵了。若是各位大人想品尝,可去城南的铺子购买,那里不光贩卖茶叶,还贩卖很多珍贵的物件。”

朱元璋来了兴趣:“还有什么物件啊,难道是朕没有见过的?”

徐达一脸笃定:“陛下,那些物件极其珍贵,就像前些日子在京城抢购的镜子,那店铺里也有。还有什么酒水,听说酿造工序就有四十多道,喝了你能够延年益寿,养肾固元。”

“那里贩卖的瓷器晶莹剔透,甚至比清水还通透。”

“这么神奇吗?赶明儿朕也要去看看。”朱元璋笑了笑,看火候差不多了,摆摆手:“行了,时间不早了,诸位爱卿退朝吧。”

“陛下圣安。”

等一退朝,有好几个官员拦住了徐达,想从他这里打听打听,到底是献上了什么茶叶,竟然能讨得圣上的欢心。

谁知徐达怀中揣着一包茶叶,笑道:“诸位,向宫里的太监讨壶开水,大家尝尝这茶叶就知道了。”

宫里的太监很快端来茶水,将茶叶泡进去后,一股十分清香的味道弥漫开来。

江夏侯周德兴闻着味道,有点心动,问道:“徐老啊,我能尝尝这茶水吗?”

“当然可以。”徐达笑呵呵的递过去一杯茶。

周德兴喝了一口,顿时眼前一亮,大声赞叹道:“这茶可真是不错,喝起来醇厚甘甜、回味无穷,一会儿我也去买一些。”

“我也来尝尝。”

“哈哈,今天我老宋有口福了。”

几个官员品尝了这茶,纷纷赞不绝口。

“徐大人啊,这茶叶是在城南买的?”

“对。”徐达微微一笑,看着一群颇有兴致的众位官员,仿佛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韭菜。

“各位同僚啊,这茶叶是我花大价钱在城南买的。那店铺不仅卖茶叶,还卖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大家若有兴趣,可以去瞧瞧。”

“那我就走一趟。”周德兴笑道。

“同去,同去!”众位大臣纷纷应和。

此次朝会结束后,出乎意料的是,各位大臣纷纷派出自家的仆人去城南打听卖茶叶的。

那些豪门富商瞧见后,也是十分好奇,赶忙派人打探朝廷出了什么事。

“马三,买到了吗?”周德兴看着气喘吁吁的马三,问道。

马三抹了一把汗:“没……没买到,我带的银子不够,买不起。”

“银子都没带够,你身为周府管家,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有什么用?”周德兴撇撇嘴,一脸嫌弃。

马三解释道:“大人,小人带的银子不少,可是那茶叶卖的太贵了,三十两银子一两茶叶。”

“什么?”周德兴大吃一惊,腾的一下站起身来,露出一脸肉疼的表情:“这么贵的茶叶,有人买吗?”

“有啊,队伍排的老长了。而且听说每天限购五斤茶叶,卖完为止,现在恐怕买都买不到了。”

“什么?”周德兴又震惊了。

“不光如此啊,大人,那店铺卖的其他东西,一个个也是贵的离谱。就这,我看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派人去抢购了。”

“我听说在黑市上,这茶叶已经炒到了五十两银子。大人,您说咱们还要买吗?”

周德兴反复在书房里踱步,严肃道:“买,必须买,我身为堂堂侯爵,要是连茶叶都喝不起,那传出去不是让别人笑话吗?我周府的脸还要不要了?”

“你明天带三千两银子,不光买茶叶,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全给我来一套!”

“是,大人!”

“陛下,天大的好消息!”

徐达迈步走进御书房,笑着对朱元璋恭喜道。

原本在案牍批阅奏章的朱元璋缓缓抬起头,问道:“哦?那些东西有人买?”

“何止有人买啊,简直是供不应求,昨天仅仅卖了半天,就净赚了五千两银子。”

“算算咱们手中的货物,要是全卖出去,能卖到一万多两,这下能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了。”

“这些东西竟然这么好卖?”朱元璋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谁知道呢,那些达官显贵的家仆就像疯了一样,一窝蜂的来买东西。咱们的店铺啊,差点被他们给冲垮。”

“京城的达官显贵还是太多了啊。”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寒芒,道:“你火速派人去岭南再进一批货。”

“另外,按照朱拓所说,每天限购货物的数量,打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就是赚这些有钱人的钱!”

“是,陛下。”徐达行礼。


“父皇,岭南百姓过得苦啊……”

“我从未想过,岭南会是如此的贫穷,当儿臣三年前来到岭南,尽是满目疮痍,街上的百姓瘦骨嶙峋,唉,儿臣心里痛苦啊,每每见到食不果腹的百姓,本王就吃不下饭……”

朱拓流着泪,伏在案桌上,思索着该如何给朝廷写信。

“大王……您怎么流泪了?”

站在一旁的,是几个美人,长得曼妙多姿,此时她们正轻轻揉着朱拓的肩膀,身上传来的胭脂香,让朱拓心里痒痒的。

有美人小心翼翼剥开荔枝,放在朱拓嘴里。

“没办法,今天中午胡椒吃多了。”朱拓吐着舌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又想了想,在信上写道:“父皇,我从未想过,岭南的土地如此荒芜,粮食产量极低,当儿臣看到空荡荡的粮仓时,儿臣泪如雨下。如果往粮仓里扔进去一只老鼠,都一定会被饿死。”

朱拓摸了摸下巴,看着面前的长史,问道:“长史啊,今年粮食的收成如何?”

长史急忙回答道:“大王,今年又是大丰收啊,原先的粮仓不够用了,现在我们正在修建大量的粮仓,用来囤积粮食。目前粮食还没有收完,只希望粮仓建快点,要不然容纳不下这么多粮食。”

朱拓点点头,又写道:“父皇,岭南情况复杂啊,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南方还有大大小小的土司五十多个,可恨那些土司无法无天,经常劫掠我岭南百姓……”

随即朱拓看向太尉,问道:“太尉啊,今年的战事如何啊?”

下面一名英武的汉子身着盔甲,严肃的抱拳道:“禀大王,这次出征,共攻占五个土司,有十二个土司愿意归降,并献上粮食二十万石,人口十万,现在这些人口如何安置,还请大王示下。”

朱拓嘴差点都笑抽了。

岭南是个好地方啊!

他原本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就因为熬夜,穿越到了古代。

好巧不巧,成了朱元璋的第十八子,也就是才十二岁的朱拓身上。

当时朱拓心情是崩溃的,他虽然贵为皇子,但是生母早逝,又是庶出,在宫内没有强大的内援,在朝廷没有强大的外援……

这就是炮灰的命啊。

再加上朱拓熟悉历史。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成了皇帝,然后开始大力削藩,湘王朱柏不甘受辱,举家自焚而死,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岷王朱楩被贬为庶人,流放漳州……

就连燕王朱棣也被逼着吃猪食,与猪同寝。

所以,为了躲避这些是是非非,在朱元璋分封天下的时候,朱拓强烈想要岭南之地作为封地。

记得当时老爹朱元璋够震惊的。

毕竟别的皇子在挑选封地的时候,要么是关中险要之地,要么是中原膏腴之地。基本上是怎么重要怎么来,怎么繁华怎么来。

生怕自己的封地不够富庶,将来自己的子孙会吃亏。

但是谁能想到,朱拓竟然想要岭南之地。

这可是大明最不受待见的地方,根本没有任何存在感。

因为这个地方不仅仅充满瘴气,还常年湿热,远离京城。

当时朱元璋见朱拓语气强烈,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干预,便把岭南分给他了,号肃王。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岭南也是大明的领土,也需要藩王去镇守的。

再说,十八皇子朱拓在他心中,远没有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人来的重要。

将岭南分封给朱拓后,朱拓便迫不及待的就藩,朱元璋拗不过他,只能同意了他的要求。

于是,才刚刚过了十三岁,朱拓便背井离乡来到了岭南,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光景了。

记得刚来岭南时,岭南是真穷啊。

盗贼远比百姓多,耗子远比粮食多。

朱拓当时励精图治,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捣鼓出优质粟米、优质纸张,大力发展炼铁,又整顿军备、改革吏治,终于带着岭南百姓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一想起这三年的经过,朱拓就忍不住流泪。

容易吗我!

“大王啊,您每个月都往朝廷写信,可是为什么把咱们岭南写的这么穷苦?”一旁的侍中吕青问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朱拓得意洋洋的指点道:“咱们岭南过得越苦,就越不会引起朝堂的注意,哎,本王也就越安全,你是不知道啊,朝堂想害本王的人不在少数啊。”

吕青嘴角抽了抽。

他有时候怀疑自己这位大王得了迫害妄想症。

您算老几啊?

离开京城三年了。

恐怕现在朝中都不记得你这号人物了。

吕青苦口婆心道:“大王啊,您在岭南做了那么多事,如果不宣扬出去,朝廷那边又怎么知道你的功绩呢?又怎么能表彰你呢?”

“切,表彰值几个钱啊?”朱拓不屑的一笑,问道:“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

吕青摇摇头。

朱拓大声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骑着骏马在天下各地奔驰,结交各地的豪杰,吃各地的美食美酒,让各地的美人躺在……”

还没等朱拓说完,吕青忍不住提醒道:“大王,从朝廷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太子逝世了,皇上处理好政事后,近期要巡视四方,到时候来了咱们岭南,这里不就被暴露了?”

朱拓摸了摸下巴,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在太子朱标逝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为了扶持亲孙子朱允炆上位,一手掀起了蓝玉大案,株连杀戮者超过一万多人,整座京城因此血流成河。

朱拓摇摇头,拍着胸口大声道:“把心放到肚子里,我爹现在忙着呢。再说,就算去巡视四方,也不可能来咱们岭南!”

说着,朱拓大手一挥,安排身边的美人道:“来,接着奏乐接着舞!”

吕青语重心长的道:“大王啊,每日喝酒吃肉看跳舞,不是贤王所为啊。”

朱拓一拍案桌,大声叫嚷道:“聒噪,我辛辛苦苦治理了三年岭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通往岭南的官道上,还没有进入岭南的范围,路上零星有几撮人。

其中,有一支商队缓缓向前。

商队中间的马车中,有一老者脸上古井无波,一手抚额,另一只手在膝盖上轻轻地敲击。

身边坐着一名威武的汉子,面色刚毅,看了一眼窗外,提醒道:“陛下,再往前走就到了岭南的地界,咱们还要去吗?”

这位汉子名叫耿炳文,担任总兵都元帅、大都督府佥事等职。

明朝建立后,他曾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这位老者,正是当今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叹口气,脸上露出浓浓的悲伤。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来丧子。

人生三大苦,已经被他全都尝遍了。就算他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洪武皇帝,也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

但是,他可是朱元璋,摆在眼前的事情远比悲伤更加重要。

那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存续。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突然暴亡,半辈子的心血付之东流,打的自己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没有时间重新培养一个接班人了,所以要趁着现在还活着的时候,选择一个接班人,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延续下去。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从小跟随大儒方孝孺读书,知晓经义,可是最大的麻烦就是威望不足,镇压不住军中的骄兵悍将。

这又该怎么办呢?

难道要为亲孙子扫平所有障碍?

在做出决定之前,朱元璋安排好了朝堂之事,打算亲眼看看自己打下来的大好河山。

“岭南?”朱元璋轻轻低喃,问道:“如果我记得不错,当初岭南分给了朱拓那小子吧?”

“对。”耿炳文道:“十八皇子自从封到岭南后,每月都会往京城写一封信,这说明啊,他心里一直挂念着陛下。”

闻言,朱元璋叹口气道:“这些年来,也是苦了他了,谁都知道岭南是不毛之地,山险水恶,也不知道他这几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说到底,朱拓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他更看重的是朱标、朱棣这种有能力的儿子。

后来,十三岁的朱拓突然提出想要岭南作为自己的封地。朱元璋当时震惊了一下,想着岭南也需要藩王镇守,也就由他去了。

再加上天高水远,这三年来,一直都是放任不管。

心想,当年没怎么注意朱拓,又过了三年,已经记不清朱拓长什么样子了。

不过时常见到朱拓写的信,也清楚岭南百姓过得苦,时常还遭到南方土司的劫掠。

但是朱元璋也无可奈何,这时候大明帝国最大的敌人是北方的元廷。

腾不出手去打南方的土司。

正在朱元璋思索时,耿炳文一声惊呼,引来朱元璋不满道:“瞎叫唤什么,你身为一个戎马半生的大元帅,遇到什么事镇定点,朕不是在这吗?”

耿炳文赶忙道:“臣看到窗外……”

这时,朱元璋也注意到了窗外,猛地发出一声惊呼。

只见前方是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黑灰色平坦大道,宽度足足有八辆马车大小。

路的右边矗立着一块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岭南欢迎你。

再回过头看向刚才走过的路,泥泞不堪,狭窄无比。

“这是什么路?为什么如此宽敞?”朱元璋的声音颤抖,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哪怕是他新修的帝都南京,官道也没有如此宽敞平坦。

“修这条路要花销多少?难道岭南的所有财力都用来修路了吗?”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中尽是不解。

因为一路从南京走来,越到南方越是荒芜。

这一路走来什么情况他也清楚,深知南方百姓的不容易。

尤其是像岭南这种,甚至还未开化。

“走,去岭南一趟!”朱元璋沉声道。

一路向南,道路是那么的宽阔平坦,而两边都是耕地,甚至能看到耕作的百姓,绿油油的一望无边,好一派田园风光。

而随着距离岭南越来越近,人流量和车流量不降反增,到了城门前,只见道路之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道路两旁的小贩喊声不断,物品奇多。

那远处的城门巍峨壮观,规模丝毫不亚于应天府城。

朱元璋一时间傻了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