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池子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完结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全文完结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大大“排骨”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诸葛黄晧。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叫!”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主角:诸葛黄晧   更新:2024-02-08 00: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完结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是作者大大“排骨”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诸葛黄晧。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叫!”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全文完结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哦!还好你是我大汉的百姓,否则,我们都要遭罪了!”小莹放松了警惕,站起身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中午未吃完的面饼递给她。

女子接过饼,猛地地咬了一大口,未嚼几下就硬吞下肚,咽得满脸通红,呛咳不止。

“小妹妹,你慢点吃,这里还有!”另一名婢女蔡洁也将自己剩下的面饼送到女子手上,然后问道:“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只有你一个人?你的家人呢?”

“女主,我……我家人都没了……”女子说着,几颗泪珠翻涌而出,又赶紧将饼塞到自己嘴里。

“看你说的,咱只是侍婢,并非富家的女主,你叫我蔡洁就行!”

“小妹妹,你要去往何处?”小莹关切地问道,她的出身与这名女子几乎相同,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我……我想去成都,我要找我夫君!”女子坚决地说道。

“这里就是成都,你夫君叫什么名字?如果你肯告诉我,我可以让宿卫兵帮你打听!”

“我……这……我也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将军,骑着马,受了伤……”

“原来……你还没有正式成亲!可是,你不知他的姓名,这就不太好办了!”小莹很想帮她,却不知从何下手,略微犹豫后说道:“小妹妹,若是你没地方可去,就来咱们的西织吧,至少每日能吃上饭,每月还能领到铢钱!”

“我……我想找我夫君……”

“哎呀!小妹啊,我看你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你又不知夫君的姓名,成都城这么大,你能怎么找?”

“是啊,小妹妹,你还是来我们西织吧!你做上个几个月,等你领到铢钱之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能去见你的夫君嘛!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夫君肯定会嫌弃你的!”蔡洁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近日,前来织坊应征的女子都会纺纱织布,几乎没有会染色的,而且她们都不愿意学染色。

所以,东织那边人满为患,西织却没招够人,蔡洁也想努力一下,看看能否争取这个无处落脚的女子。

“可是……我……我只会采药……你们说的西织……又是什么?”女子疑惑地问道。

“咱们西织,就是染布啊!你看咱们的布多漂亮!”小莹见女子有些动摇了,赶紧说道:“你放心,就算你不会做,也会有人专门教你,很快就能学会!”

女子犹豫着点了点头,蔡洁急忙问道:“对了,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我这就带你去西织,咱们以后就是姐妹了!”

“我……我叫李昭仪……”

“嘘!”小莹做了个低声的动作,小声说道:“小妹妹,这里是大汉的国都!你可不能乱说话啊,这个名字,千万不能乱叫!”

女子很是郁闷,别人得知自己的名字后,每个人都会大吃一惊。

可是,自己确实叫这个名字,汉中那边的户籍上也是登记的这个名字!这可是大汉的丞相诸葛亮亲自给太守打过招呼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相信。

“那……我就叫李湘仪吧。”女子无奈,只得用自己以前的名字。

见李湘仪同意留在西织,两人都很高兴,待她吃完面饼后,蔡洁迫不及待地拉着她往那座庄园赶去。

围观的百姓仍未散去,他们见事情已经解决,又急忙来到架子跟前,拿起架子上精美的布料,半天舍不得放下。

小莹告诉围观的百姓,陛下很快就会发布圣旨,只要大家有钱买,不论是丝帛还是锦缎,也不管什么花色,这些象征贵族身份的精美布料,很快就能穿到普通百姓的身上。

这个消息立刻就传遍成都城的大街小巷,前来参观布料和询问价格的百姓络绎不绝,纷纷计算着多少粮食能换一尺布,做一身漂亮的衣服又需要多少粮食。

……

步骘和宗预经过巴东城以东的隘口时,近百具吴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石山下方,他们应该是企图突围,被吴懿的部队射杀的。

步骘高举吴国的符节,守卫的蜀兵自然没有放箭,两人艰难地爬上垒起的石山,等吴懿派人前来验证后,两人获准通行。

步骘知道,被围的朱桓和潘濬处境非常艰难,几千伤兵等待医治,现有的粮草仅能坚持一两日。步骘不敢多耽搁,向守军借了两匹快马,连夜往秭归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晨,姜维看过两人送来的书信,然后问道:“既然孙权有意讲和,那么……粮草何在?”

“将军,我来的时候,粮草已在益阳和随县,想必现在已经到了夷陵,相信不日就能送到这里。”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步丞相去催一催!”姜维不痛不痒地说道。

“将军,你也知道粮草运转艰难,尚需几日才能到达!可是……将军能否……先撤去瞿塘峡外的蜀兵……”

“不行!陛下命我全权处理此事,如果粮草未到,我怎敢轻易撤军?若有闪失,就算本将有十个脑袋,这也不够砍!”

“可是……将军……”

“废话少说!我不是那种耍嘴皮子的说客!一日不见粮草,本将一日不会撤兵!如果陆逊不服,尽管让他来战!”

姜维拂袖而去,宗预赶紧说道:“步丞相,姜维这人性子直,朝中众臣都不敢惹怒他!就连陛下也对他也有所忌惮;现在时间紧迫,我看……你还是赶紧去催一催才好!”

“可是……”

“步兄啊,你就别再可是啦!你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朱桓的部队粮草将尽,不能再等啦!要是惹怒了姜维,他肯定会大开杀戒!到时候,恐怕……哎……”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催一催吧!”步骘无可奈何地说道:“宗兄,我去之后,你得尽量帮我劝劝姜维才是!”

“去吧,去吧,赶紧!”

姜维和宗预并未“排练”过,却默契地一人唱红脸,一人唱黑脸,步骘经不住两人的双簧,无奈之下,只得往信陵方向赶去。

姜维仔细看着信,问过宗预之后,也没得到更多的信息。不过,姜维相信,陛下既然赞同自己的“二分天下”之策,必然知道秭归城的重要性!陛下应该不会为了十五万斛的大米的蝇头小利,就将如此重要的城池拱手送人。

姜维确实没有理解到刘闪的本意,几经思量后,他做出决定却与刘闪不谋而合:

来者不拒!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这批粮草,但绝不放弃已经占领的秭归!

想起被围的朱桓和两万多吴兵,姜维冷冷地笑了笑:既然粮草的事情因你而起,也将因你而终!本将希望,你们能坚持到粮草送达的那一天!


成都城,南门。

刘闪携二百骑来到城下,门口列阵的年轻小将赶紧行礼相迎。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陛下请先入城,追兵我自挡之!”

“将军辛苦!对了,魏将军在哪?”

“回陛下,家父正赶往五成县捉拿刘莲!”

“甚好!想必你就是魏昌吧?果然虎父无犬子!”刘闪夸赞一番后问道:“魏将军……他……真是受吴太后之命返回?吴太后如何能调动魏将军?”

“陛下,叛军已兵临城下,请陛下回城中暂避!待击退叛军后,末将定当详细禀明!还请陛下恕罪!”

“好!有劳将军!朕就站在这城头,坐看将军杀敌建功!哈哈哈!”

刘闪爬上城头时,盾牌手、长枪兵已经前出摆好阵势,后方的几百名弓箭手也拉满了弦。

那队黑衣骑兵靠近南门后,似乎发现情况不妙,未及细问就仓惶退去,魏容引着五百骑兵尾随掩杀,这队黑衣骑兵瞬间就被击溃,叛将泠齐也被魏昌擒回。

少时,广都方向又杀回一队步卒,领兵者正是魏延。

“陛下,末将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此次平叛,魏将军功不可没,何罪之有?”

刘闪让魏延起身,又问起自己疑惑的那个问题:“魏将军,你真是收到吴太后的秘信返回?”

“陛下,确实如此!末将不敢欺瞒!”魏延正色说道:“吴太后在信中,详细罗列出各路叛军的驻址、兵马数量以及幕后的统领,末将不敢延误,所以星夜赶回。”

“魏将军,你……就不担心吴太后信中有诈?”

“陛下,吴太后获悉叛军之事后,她担心刘永、刘理谋反之事让陛下介怀,担心陛下不相信她,这才以秘信命末将赶回!”

“吴太后并无兵权在手,仅凭一封书信,你如何能相信她?”

“陛下,吴太后确无兵权,但她手上有半个兵符!”

“兵符?什么兵符?”刘闪疑惑地问道。

“陛下,当年先皇驾崩时,曾交给末将半个兵符,可以随时调动一万兵马,末将正是凭这个兵符,才顺利通过剑门关和阳平关;先皇多次嘱咐末将,务必听命于另一半兵符的持有者!”

“魏将军连日赶路,多有辛劳,可回城中暂且歇息,朕必有厚赏!”

“此乃末将份内之责,不敢奢求封赏!”

“在我大汉,灭国、救主、斩将、夺旗、先登,此五皆为大功,朕必有重赏!”

“陛下,请恕末将直言:此次大功应属吴太后,末将必不敢受!”

魏延如此说,刘闪心头万分复杂。

刘永、刘理毕竟是先皇的亲生儿子。当初,吴太后可以默许这两个儿子篡位,却容不下外臣刘莲的谋反。

正如魏延所说,如果吴太后将刘莲谋反之事直接相告,刘闪很可能不会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动用先皇留下的半个兵符。

由此可见,吴太后对先皇还是非常忠心,不愿让他大半生打下的基业落到外人手上。

崇德殿。

“陛下,叛贼刘莲、张秀、王安、泠齐等人皆已被擒,请问该如何处治?”

“全部斩首,诛三族;魏昌、魏容各赏钱十万铢,封四安将军,县侯爵。”

“陛下,此次能剿除叛匪,吴太后……”

“此次魏将军带回的一万兵马,就留驻成都,再调汉中守将张翼回成都镇守;吴太后寿辰在即,朕亲自去接她回宫,散朝!”

此次的叛乱中,刘闪假意外逃永安,各路叛军皆被诱出;在宿卫兵的秘密监视下,暂未发现朝中众臣与他们有关联。

马车上,刘闪又陷入了沉思。

近段时间,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两次叛乱,在刘闪看来,“成都空虚”只是原因之一,就算在成都驻守重兵,也只能威慑一时,治标不治本。

刘闪认为,能轻易地发生叛乱,这与大汉当前的“募兵制度”和“郡守”制度有很大的关联。

自秦代开始,全国实行郡县制,汉代延袭了这一制度。现在,全国共分为13个州,每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州下设郡,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太守或郡守;郡下设县,一般称为县令;

在县以下并无行政机构,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因此,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州、郡、县的行政管理方式,与一千多年后的省、市、县并无太大区别。不过,这个时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通讯不畅,各郡的最高长官“太守”就很容易大权独揽,形成割据势力。

在平时,负责监察工作的刺史,他们凭借特殊身份还可以震慑太守。可到了国家动荡的时候,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约束,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刺史与太守狼狈为奸,盘剥百姓的事情。

刘闪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弊端,造成了征兵上的漏洞。

现在国内的兵役制,主要是募兵和征兵为主,兼有谪兵、屯田兵、异族兵等等。

由于地方郡守独揽大权,在粮食征收、征兵募兵、军械生产等方面有很多漏洞,很容易造成地方上拥兵自重的现象。

另外,各个封地内的“王”、“侯”等势力,他们也有很大的特权,其养私兵的现象非常常见。上次刘永和刘理叛乱,以及刚刚平息的刘莲叛乱,都是地方拥兵自重形成的。

刘闪觉得,要彻底消除这个隐患,除了加强各州监察刺史的权利、削减各郡太守的权利之外,还应该施行后世那种军、政分开的政策,绝不能让地方郡守独揽大权,绝不能让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拥兵自重。

刘闪正在寻找制度上的解决办法,一匹快马又送来前线的军情,从双方兵马的部署上来看,被困在夷水的吴兵“大势已去”。

在夷水,吴军的境况正如刘闪所料,陆逊仅存的三万多大军被围困在夷水北岸,在粮尽兵疲的情况下,拒险坚守已有多日。

因为这支吴兵粮草断绝,草根、树皮早就被饥饿的士卒挖来充饥,除了滚滚的夷水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可吃之物。

陆逊被围的消息由朱桓上奏孙权,孙权收到奏表后大为吃惊:如果姜维觊觎荆州之地,吴国几乎无人可挡!若曹魏此时南下,吴国恐有灭国的风险。

有鉴于此,孙权思虑再三,他首先令各郡严防曹魏,同时携右将军潘璋、左将军朱据、大司马吕岱、车骑将军朱然等将领,引五万大军直逼宜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